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进喜教授为您开讲“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系列专题

(2014-01-28 12:15:37)
标签:

健康

中医治病用药讲究组方配伍,不同的中药同时使用,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从经方、验房中总结出来的药对与药串,体现着中医复方配伍的精髓,对如今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民生开讲特邀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进喜教授,带来“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系列专题,精彩节目,不要错过。


    【本期开讲嘉宾】赵进喜,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

 

药对大多出自古代经方,它不是两个药的简单结合,而是力求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施今墨先生非常重视药对,曾提出著名的“降糖药对”,其学派传人也都比较重视药对的运用,并在施今墨先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吕仁和先生的弟子在研究其用药经验时发现,吕先生不仅两味药一块用,还经常三味药甚至四味药一块用,遂提出“药串”的概念。

 

中医认为枳实的行气作用比较强,可以破积消痞,治疗痞塞、腹部胀满;枳壳的作用比较缓和,有行气消胀的作用,枳壳跟枳实这两味药一块用,既能治肚子胀,又能治胃脘痞闷不舒、上下不通,一般用量为枳壳枳实各6克。

 

经方“四逆散”中将枳实枳壳一块用,可以疏肝理气,对治疗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女性经前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症等效果较好。

 

香苏散是宋代的局方,在其中加上枳实枳壳,可以疏肝理气、和胃理气,对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荔枝核、橘核这个药对有行气散结的作用,且比较善于走小肚子,可以用于少腹胀满、疝气、乳腺增生等的治疗。

 

香橼、佛手这个药对是相须配伍,药性平和,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有疏肝行气、化痰和胃的作用。

 

中医治病特别强调治胃气,香橼、佛手药食两用,在治疗慢性病的方子中加入此药对,可以行气开胃,增强患者食欲。

 

黄芪是最常用的补气药,生地是最常用的养阴药,这两味药组成的药对,可以滋肾养阴,是施今墨先生脾肾同治思想的体现。

 

专家建议,冬季干燥,容易劳倦伤气,可以用黄芪生地炖鸡或炖鸭,是不错的药膳处方。

 

苍术健脾燥湿,玄参滋阴清热,这两味药可组成药对,经常用于有湿热的糖尿病患者。

 

黄连、黄芩药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是个苦寒药,对于各种心火、肝火、胃火、肺火甚至是大肠有火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葛根、丹参这个对药是由祝谌予先生提出来的,是活血对药,现在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突发性耳聋大多有血瘀的状况,可随方加入葛根、丹参这个对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在治疗颈椎病时随方加入葛根、丹参药对,在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同时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身体得到整体调理,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天花粉是指栝楼根,它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是治疗口渴的首选药物,也是现在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葛根、天花粉这个药对适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内热伤阴口渴症状比较突出者。若患者大便干结,可加生地、麦冬、大黄等,増液行舟。

 

 丹参、丹皮药性相近,是相须配伍,有活血化瘀和凉血的作用,主要用于肾炎血尿等有血热血瘀症状的疾病治疗。

 

肌肤甲错、颜面瘀斑或舌下青紫都是血热血瘀的表现,女性月经量多、颜色鲜红,或脸上长痘等情况,也多半是血热,都可随方加入丹参、丹皮。

 

狗脊、木瓜、续断和杜仲是吕仁和先生常用的药串,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舒筋活络的作用,尤其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疼。

 

狗脊、木瓜、续断、杜仲这个药串对治疗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有比较好的效果,若患者有手脚麻木的,可随方加入桑枝、鸡血藤。

 

中老年女性常见上半身心烦、失眠、头晕,下半身腰腿酸沉、腿脚冷凉,可以用狗脊、木瓜、续断和杜仲治疗下身的寒症,用柴胡、黄芩、半夏治疗上身的热症。

 

银花、连翘和黄芩是中医清热解毒最常用的药串,对于风热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外感热症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黄芩可以清肺火、肝火,两味药配合一方面可以解表,另一方面又可以清热,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非常广。

 

剂量在中药药效的发挥中至关重要,柴胡和黄芩的剂量比例在原方中是8:3,现在用于治疗耳鸣、头晕、神经衰弱等症状时一般采用4:3的比例。

 

达原饮是治疗传染病的名方,在达原饮的基础上随方加入柴胡、黄芩,对于外感热症有很好的退烧作用。

 

许多古代名方也都可以用于现代内伤杂病的治疗,如达原饮可以用于乙型肝炎和癫痫的治疗,小柴胡汤对于各种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有很好的效果。

 

陈皮和半夏是二陈汤的核心配伍,陈皮理气和胃,半夏燥湿化痰,两个药结合起来能理气化痰,又能和胃,可以用于治疗中医辨证有痰的病症。

 

半夏有多种泡制方法,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可以用清半夏,治疗胃病经常用姜半夏。肾衰的病人经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的,可以用陈皮加姜半夏。

 

苏叶有解表散邪、化湿和胃的功效,还能解鱼蟹之毒,可以作为海鲜的佐料使用;萆薢是清利湿热的,能够分清泌浊。两味药是互相配合的关系,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

 

当归、黄芪这个药对取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强调在补气的基础上补血,一般黄芪的用量比当归用量大。

 

当归既能养血又能活血,经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金匮要略》里专门就有一个“当归生姜羊肉汤”的方子,用于治疗女性虚寒痛经比较好。

 

蝉蜕又叫蝉衣,有祛风止惊的作用,与僵蚕组成药对,可以治疗抽风,也是古代名方“升降散”的核心配伍。

 

传染性疾病出现感冒发烧症状或高血压出现头疼的,可随方加入蝉蜕、僵蚕药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若病人出现“风嗽”症状,可将蝉衣、僵蚕加入到止嗽散方中,其轻清灵动的药性能解咽喉部的痉挛,对咽痒咳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牛蒡子能疏风解表,鬼箭羽能活血通经和袪风散结,两者组成的药对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风湿病、咽喉疼或者有血瘀的病症。

 

鬼箭羽活血化淤散结作用比较强,如果月经量多的不能轻易用;牛蒡子有通大便的作用,假如大便干的,用它正好,如果大便稀的就不能用量太大。

 

百合是养阴的,能下心中积气,药性偏凉;乌药是行气的,药性偏温,组合成为药对,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效果。

 

赤芍、白芍、甘草药串取自医圣张仲景的经典方“芍药甘草汤”,能治疗胃疼、胆绞痛、肾结石的肾绞痛、妇女的通经、腰酸背疼腿抽筋等各种疼痛。

 

中医一般认为,半侧的头疼是少阳经的疼痛,往往与情绪有关系,可用“散偏汤”进行治疗。

 

苍术健脾燥湿,白术健脾益气,黄柏清热燥湿,这三味药组成药串,可以治疗由于湿热导致的腰腿酸困、外阴瘙痒等症状。

 

怀牛膝可以滋补肝肾,川牛膝活血利水,这两味药可组成药对,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腿酸疼、腰腿麻木等下肢的病症。

 

中药处方贵在有针对性,对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或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发的腰腿麻木等症状,都可以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虫类药、通络药或狗脊、续断、寄生、木瓜、芍药甘草汤等加减组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虎杖可以清利湿热,能够疏筋活络,治疗湿热痹证;金钱草也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可以化结石、利尿通淋。两味药组成药对,可以针对湿热前后分消,对于高尿酸血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专家提醒,痛风的治疗非常强调饮食的配合,含嘌呤比较高的各种海鲜、菠菜、蚕豆、豆腐等食物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引发病情加重。

 

荆芥、防风、山栀、蝉蜕这个药串是吕仁和教授常用的药物配伍,主要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对于北方地区冬天常见的“寒包火”感冒也有很好的疗效。

 

 

【饮食养生之道】在冬季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又能增热保暖防寒。对中老年人来说,冬季锻炼以室内为主,天气晴好时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但遇到天气不好,如大风、大寒、大雾时则应避免。

 

【饮食养生之道】石榴、柑桔、柿子、梨、葡萄,均有生津止咳、润肺止咳之功效,是冬季养肺的上好水果。 

【饮食养生之道】吃火锅时喝点酸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因火锅的油腻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泻、腹痛等。

 

【冬季饮食养生】冬天是滋补身体的季节,根据自身条件适当选用药膳进补十分有益,可增加热量抗寒,又能加强营养吸收,促进健康。 

 

【冬季饮食养生】清晨洗脸刷牙后喝一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肠,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

 

【冬季饮食养生】日间脑部血流量比夜间少1/5,故中午小睡3040分钟为宜,然后用手指按摩百会、风池、印堂等穴,或用梳子梳头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和头昏现象,加上用冷水洗脸则精神充沛。 

 

【冬季饮食养生】脚底有许多经络循行的穴位,如涌泉穴,通过热水透穴可以提高体温0.2℃,能改善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保温和助眠的功效;脚素有第二心脏之称,护脚能强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促使心脏活动加强,又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减少皮肤瘙痒症。

 

【冬季饮食养生】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冬季饮食养生】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好增强,局部好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冰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