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顺霖博士为你带来“徐博士谈健康”

(2013-03-18 16:46:16)
    高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才好?中风了该怎么办?保健品能治病吗?老年人患肿瘤是不治之症吗?这些健康问题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您又能回答出多少?健康畅销书《与劳心者聊健康》作者,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顺霖博士做客《民生开讲》和您一起畅谈健康.

    徐顺霖博士,健康畅销书《与劳心者聊健康》作者,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

    血压高并伴有糖尿病和血脂高的人,更容易动脉硬化。血液不能直接地、有弹性地输送到全身,就是动脉硬化。

 


    血压不宜降得过低,要达到一定的量,保持一个组织的灌注压,这样能够保证我们大脑有血液供应。

 


    高血压病人不一定要终身服药,只要去除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比如肥胖、不规律的生活、吃得过咸等等,血压就会降下来。当我们把能够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去掉以后,发现血压还高,那就需要服药控制了。

 


    针对病症病因的治疗是高血压的第一个治疗。

 


    有的人只是因为一段时期的忙碌或生活没有规律,而血压高,这属于症状型的高血压。通过控制预防,可以好转,不必吃药。

 


    降压还是要平稳为先,不要通过药物控制,突然把血压降下来。这样会造成大脑供血的一高一低,更容易中风。

 

 


    高血压的患者应当戒酒,酒精会提高心率,造成高压,同时影响用药判断。

 

吃一个药吃得越久,身体当中某一种功能就越容易丢失。

 


    饭后散步,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远离酒精,可以使饮酒者的高血压降下来。

 


    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都会使血压增高。

 


    测量血压要遵循方法,要安静10分钟以上,或是躺下眼睛闭起来,10分钟以后再看。如果这时血压还高,那就是真的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不要乱加药,以免降压过快过低,造成身体其他方面的损害。

 


    舒张压(低压)过高的话,说明血压是真高,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舒张压。

 


    高血压患者也应当注意自己的心率,长寿的人往往都是心跳慢而有力的人。

 

 


    高血糖与高血压不同,即使是达到上线、并未超标的时候,也不能大意,因为血管会长时间受到高血糖破坏。

 


    糖尿病人测血糖,跟高血压一样要平缓,不能在运动后测血糖。

 


    如果体内胰岛素不足,餐后一个小时就不能及时地把血糖降下来。

 


    餐后口渴、犯困,餐后小便多,往往是血糖高。

 


    控制糖尿病,如果做不到保证营养和运动,却直接吃药,就只能终生服药了。

 


    糖尿病人不应该控制营养,而应该控制热量。

 


    餐后任何时候,血糖超过12,肯定是糖尿病。

 


    饭后不要坐着不动,应当站立或运动一小时。如果站不住、身上出虚汗了,也算是达到效果了。长期坚持,就能降糖。

 

 

 


    典型的糖尿病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和体重减少。但是现在常见的糖尿病人往往肥胖者居多,这是因为他们既有糖尿病,又有肥胖,还有血压高和脂肪肝等多种疾病,属于代谢综合征了。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动脉硬化更快,更危险。

 


    有的人喝完酒之后血压低,觉得很好,就经常以此为借口饮酒。其实这只是假象,酒精能扩张血管,酒后血压自然会低,但是第二天的血压肯定会高上去。而且酒精产生的脂肪会储存在肝脏,造成脂肪肝。

 


   80多岁的老人,在24小时任何时候,血糖都不要超过10。降糖不要太快,要平稳。

 

    少吃多餐是个好办法,睡前甚至可以吃点巧克力,以免夜里低血糖,有时这会是致命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寄希望于保健品,很多保健品里其实加了西药的成分,所以见效较快。如果同时服药的话,更容易低血糖。

 

    

    保健品充其量是一个好的食品,或许能含有一些人体需要的元素,但无法替代食品和药物。很多长期迷信保健品的患者,反而会营养不良。

 


    中风属于脑血管的病,它分为供血不足、血管破裂和血管萎缩。

 


    颈动脉斑块是中风的先兆之一,对于年轻人来说值得警惕。

 


    失语、视物模糊、情绪变化大、突然眩晕等,都属于血管局部的调节功能发生了影响,都是中风的先兆。

 


    手脚不利落、手脚发麻、半个脸部麻木,也是中风的征兆。

 

 

血压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夜里安静的状态下,血压高的人特别容易中风。所以平时最好监测血压,在老人起床前,平躺情况下量一下血压。

 

 


    中风病人一定要尽早地进行康复运动,不要等到出院以后过一段时间再运动,那样为时已晚。

 


    要积极的锻炼,保持肌肉和神经、血管的功能,不要一味静养。

 

肌肉练得越好,左右身体的调节越好,中风的可能性就越小,中风后康复的希望就越大。

 

  

    中风后,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地方供血不足,就会影响患者的性格、情绪。

 

 


    子女应当跟老人多多交流,对大脑进行一定的刺激,避免老人过早地产生衰老现象。

 


    保健品只是一种食物,首先要确定老年人有没有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等慢性病。否则不需要服用保健品。

 

 

 

 

 


    美国心脏病协会和中国的长城会议提出了,运动是良药。老年人应选择平稳安全的运动,保持肌体功能。

 


    老人中风容易摔跟头,其中有很多都是脑动脉硬化的问题。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动作,可以使肌肉不萎缩,保持血管神经的弹性。

 


    在冷空气下快跑步,紧张地走路、快走,不如轻松舒缓地慢跑。

 


    强度过大的运动不是养生运动,也不是医学界建议推广的有氧运动。

 

 


    高血压的人运动尤其要舒缓,不要太激烈,强度不要太大。

 


    高血糖的人餐后散步最好能达到两小时,可以少吃降餐后血糖的药物。

 


   220减去年龄,得出的数值,就是有氧运动后的心跳最大数。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值的65%-80%的强度来运动。

 


    我们不需要肌肉练得多大,而是要摄氧量大一些,当运动强度到一个量的时候,才会对心血管有刺激,才是很好的运动。要做那些不伤内脏的运动,使内脏更健康。

 


    老年人不要用头去画米字、凤字,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或许也有动脉斑块,一旦不慎就会造成半身不遂。

 


    老年人体能比较差,更需要进行积极地锻炼。可以从活动手指、脚趾等小关节开始做起,然后再进行躯干肌肉的锻炼,防止中风。

 


    举水瓶、踮脚、拉弹力带,都是有效的锻炼方式,目的是锻炼血管,调控血管的神经,消耗内脏的脂肪。

 


    晒太阳、呼吸干净的空气、喝白开水,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免费的保健措施。

 

 


    有的人以为吃药能预防更年期或中风,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保持性格开朗,戒除不良的恶习,经常坚持锻炼,再加上均衡的营养,就根本不需要吃药。

 


    我们应该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偏方。

 


    老年人得肿瘤,由于肌体已经衰老,所以肿瘤的恶化能力不高。我们不要过于恐慌,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其实是被吓死的。

 


    据统计,化疗的疗效只有30%多,不到40%。不过也不能因此否定化疗,如果一击命中,还是非常奏效的。对于肿瘤病人,平时的锻炼很重要,很多人完全可以带癌生存。


=======================================================================

 


【养生保健小常识】:保养需要一个正确的健康保健思路,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好的保健方法和措施,但是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不能忽视自身的体质和状况,盲目追求药物和保健品的疗效。

 


【养生保健小常识】:人体是否得病,70%在于个人医疗条件和生活习惯。

 

 

 


【养生保健小常识】:其实亚健康就是不健康,只是好听点而已。它代表的是一种失衡,身体调节的失代偿状态。

 


【养生保健小常识】:很多人只要一感冒就用消炎药,而且要用高档抗生素,但其实普通感冒只要喝水休息就能好,不必“小题大做”输液吃药。

 

 

 


【养生保健小常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状态是否导致生病,关键还在于人体是否有自己的调节功能。如果这种功能丧失了,再好的保健品和药品,都是白费。

 


【养生保健小常识】:大家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无休无止的饭局和不得不喝的敬酒回避不了,也没法戒掉烟、酒、浓茶。我们需要积极主张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但把病因都归咎于这些恶习,忽略人体自身调节,有失偏颇。

 

 

 


【养生保健小常识】:熬夜加脑力劳动,造成身体调节紊乱,尤其是心脏昼夜节奏的紊乱,容易造成心慌,有很多青壮年突然猝死就是突发心律失常的实例。潜在的高血压、潜在的高血糖,或者身体严重透支,平衡失调,在熬夜兴奋后无法维持这种平衡,积劳成疾就不可避免了。

 


【养生保健小常识】:作为活体的人,内环境的稳定是健康活着的基础,维护这种稳定在于整个身体有机的调节机能,过度透支、过度疲劳会毁坏身体,其实就是毁坏了身体的调节能力,也毁坏了身体的平衡。

 

 

 


【养生保健小常识】:有的人活到100岁,什么保健品也没吃过,或许有点慢性病,一直带病活得很好。长寿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身的调节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