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宇俊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德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意为第十一章,无为之福大自然段。“恒河”为北印度的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自远古以来一直是印度佛教徒的圣河。“三千大千世界”意为多,是指无数的世界。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不过在具体运用时,侧重于“界”,即空间的意义。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这一个空间,便是一个小世界。这中间,有四大部洲,洲与洲之间山海回环。积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
这一段经文的大意是说:佛祖问须菩提:须菩提,好象恒河所有的沙子数量一样多,依你看怎么说呢?我是说恒河所有的沙子呀,这样算多吗?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恒河的支流已经是多得数不清了,何况是河里面的沙子。佛祖说: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的沙子一样多的七宝在三千大千世界里作布施,这样得到的福德多吗?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佛祖告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这部经,甚至受持的四句偈等为别人作解说,那么这样做的福德更大于那样做的福德。
财物布施固然是福德,不过有比财物布施福德更大的,就是为别人解说佛经。因为佛经的义理深奥,大多数人不容易凭着小智小慧想得明白,需要有人作讲解,这样才能够把佛学弘扬开去。佛学最大的目标是度化众生离苦得乐,讲解佛经可以使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断除妄念妄欲妄执得到解脱,试问还有哪种言行比讲解佛经的福德更大呢?不过讲解佛经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讲解者需要对佛理有很深的领悟,对于宇宙人生有独到的见地,获得了正知正见才行。社会上流行的佛经,有很多是假经,不是真经,否则唐三藏就没有必要历千山万水,受九九八十一难到印度去取真经了。解说佛经的书籍,违背佛理的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触目惊心!读者在选择佛经修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识辨,不能够一律兼收并蓄。
(转十二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