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2009-11-23 09:24:56)
标签:

如来

身相

代称

真理

观照

杂谈

分类: 佛经解读

文/区宇俊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意为第五章,真理一样的见解自然段。“身相”即形相、容貌。“虚妄”意为幻象不实,非实有。“如来”是佛的代称,表示真理。实际意义是: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意思是说佛乃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间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
    这一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佛祖问须菩提:须菩提,你的意思说怎么样?一个人可以驻于某种形相观照事物而得到真知卓见吗?须菩提回答: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驻于某种形相观照事物而得到真知卓见。佛祖接着说:为什么呢?如来我说的所谓形相,其实并不是形相。凡是所谓的形相,其实全部都是虚幻不实的,只不过是众生感官上的产物,不是实际存在着的。一个人如果观照到所有的形相已经不再是形相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是得到真知卓见了。
    一枕黄粱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了,故事说的是在唐玄宗开元七年,有个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郸去。这位道士不简单,经他长年的修道,已经掌握了各种神仙幻变的法术。 
    有位叫卢生的穷学生进京赶考研究生,也是中途路经邯郸。卢生是一个穷学生,住不起五星级的酒店,就在附近一个村庄住廉价的招待所,在那里遇见吕翁。二人有缘,就彼此攀谈了起来。在谈话中,这位穷学生时时流露出渴望荣华富贵的想法。吕翁对他劝解了一番,可是口水都已经说干了,卢生依然感慨不已,难以释怀。吕翁见状,知道再说也没有用了,就拿出了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对他说:“你枕着它睡,它可以使你荣华富贵,就像你想要的那样。”卢生接过枕头,是一个青色瓷枕,枕头的两端各有一孔,于是卢生把枕头放在床上,马上倒头便睡。 
    在朦朦胧胧之间,他觉得枕头上的洞孔渐渐地大了起来,卢生钻了进去想看个究竟,就这一下子,他回到了的家里。
    过了几个月,他娶了一个老婆,妻家很有钱,陪嫁的物品非常丰厚,他的生活因此变得富足起来。 
    第二年,他去参加进士考试,得到金榜题名,之后担任专管代皇帝撰似制诏诰令的知制语。 
    又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之后改任陕州知州。卢市长喜欢作治理水土的工程,在任时集合群众开河凿道80里,使阻塞的河流畅通,政绩得到当地的老百姓的肯定。没过多长久,他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大概相当于现在北京市长的职务。 
     不久,边境燃起战火,皇帝便派卢市长去镇守边防。卢官员到任之后,挥军开拓疆土九百里,官职升迁至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然而由于卢生功压群僚,也就惹起了同僚们的妒忌,各种的谣言都向他飞来,指责他沽名钓誉啦,结党营私啦,交结外敌啦,图谋不轨啦之类不一而足。皇帝听信谗言,于是下诏将他逮捕法办。跟他一起被诬的人都已经处死了,他因为有皇帝宠幸的太监作保的缘故,才得以减免死罪,被流放到偏远蛮荒的地方受尽折磨。 
    又过了好些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重新起用他任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加赐予他的恩典格外隆重。他生有五个儿子,个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卢家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望族。这时的卢生地位之崇高,声势之显赫,一时朝野无双。 
    后来他年老体衰,屡次上疏请求辞职,皇上都没有批准。在他将要死的时候,他挣扎着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对皇帝的恩宠表示十二分感激。秦疏递上去不久,卢生就呜呼哀哉、驾鹤仙游了。 
    正在卢生无限悲哀伤感、泪流不止的时候,他忽然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又摇晃几下头,看见自己正仰卧在招待所的床上,吕翁坐在他身旁,店主人蒸的黄梁米饭正在冒烟,还没有煮熟。触目所见,和睡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他忽地跃起身,诧异地说:“我刚才是在做梦吗?”吕翁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不动声色地说:“人生在世,痛苦也罢,快乐也罢,不过是这样罢了。”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究竟醒时是梦、抑或梦是醒时?卢生梦中那个“我”是卢生呢、还是醒时那个“我”是卢生呢?这是区别菩萨与凡夫的分水岭。
    (转第六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