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宇俊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意为第四章,妙法修行不驻于形相自然段。“住”通驻,意思为执一,逗留、停留于某一个点。“复次”即其次,再次。“应无所住”意为不该有所驻,如即生即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状。“布施”意为以慈悲心给别人以利益。“不可思量”即是不可想象与不可言状,意为不可思议。“于意云何”意思是你的意思怎么说呢?依你的说法怎么样呢?“四维”是指上下四方,包含时间和空间。
这一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佛祖接着说:其次,须菩提,菩萨对于法,应该是没有所驻的,即生即灭、若有若无,不常驻在某一个点上。在于布施方面,所谓不驻于某种固定的形相布施,不驻于声香味触法这些感官上的假象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是这样来布施的,不驻于某种固定的形相。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如果菩萨不驻于某种固定的形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就有不可想象、不可量度的那么大。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说呢?东方的虚空之大可以想象得出来吗?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佛祖又问: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的四维上下虚空之大可以想象得出来吗?须菩提回答:不可以的,世尊!佛祖于是就说:须菩提,菩萨不驻于某种固定的形相布施,他的福德之大也是一样,是无法想象得到的。须菩提,菩萨就应该如我所教的不驻于某种固定的形相。
这一段经文是承接前一段经文的话题,意思主要是教导菩萨不可以有住相,要不执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类,不要被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和触摸到的感官所产生的假象影响。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白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亦是你,我亦是我;你既可以是我,我亦可以是你;众生即是我,我亦即是众生;众生既不是我,我亦不是众生。所有的这一切既是亦不是,关键在于从哪个角度切入来看,不应该执定一个“我”为中心,驻于某一种固定的形相来行布施。如果驻于某一种固定的形相,那么就是没有真正开窍,这样不能算是菩萨。打个比方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就好象人体内的每一粒细胞,甲乙丙丁细胞分开来说是各个不同的个体,合起来说却是人体内某个部分的整体。如果细胞与细胞之间不明白彼此的关系,各个细胞只执于“我”相,那么势必产生竞争而内斗,最终的结果是每个细胞因为这个虚幻的“我”而被害。先贤庄子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故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未生之前谁是我?既生之后我是谁?”
(转第五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