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别人,其实是和自己作对|半仙(明月桃花诗影)

标签:
诗歌三首开成半仙成熟的人不和自己作对诗意栖居静心修心 |
分类: 明月诗画摄影 |
让我惊异的
是去年风干的桃
和今春的桃花,相会一枝
那桃,剩下一层皮
成深褐色,依然紧抱果核
天空,以湛蓝为食,以水酿酒
想一枚鲜桃,苦恋光景
执于一场,伤到魂的
人间悲切,画外
东风嘶鸣,千钧一发中
有人抚枝弹弦:都是来渡劫的……
哪厮在看桃花人面?
重来者,不在乎颜面了
枯桃如吾,吾如桃花
比去年更红更艳
如约的黄昏,开过的
已观空,含苞的
开成半仙
2018、3、21
戏言已成真
像是走亲戚,八年了
我守着,一棵老桃树的
最美花期,这老树
很少结果了,但年年繁花
春天重要的,就是坐在桃花下
待上一天,看一个时辰
花开两瓣,鸟儿又开始了
说什么,都说我说的:
听到童声合唱的
会长生不老:都说听见了——
桃花醉月,一酿千载
戏言已成真
2018、3、21
看来都像我
水边有树,不知其名
一枝向河中,春天
走过桃花园,看见了
一团紫绒毛,抱着小青果
原来,它在开花
白白走过六个春天
还有多少,视而不见的
在等我,每当看见
暗中的临摹者,便把我
多涂一层,便经常遇到
看来都像我
2017、4、17
我们经常以为是最了解自己的,这是事实,但是还有一个事实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会被自己的期望所影响。比如我们都喜欢自己是美好、纯粹的,这是我们更愿意接受的。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宽容、善良、友好、努力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冷漠、黑暗的一面。
我们内心的很多冲突,源于不接纳自己的阴影面。比如付出型的人会认为付出本身就可以让自己快乐,自己不需要任何东西。但现实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人在和朋友、同事以及其他非亲密关系的人相处时更自在,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在和自己的家人相处时,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他们对家人也是在不断的付出,但是他们在家里的时候往往是沉默的,甚至是冷漠和机械的。这种沉默和冷漠,并不是不在乎自己的家人,而是一味的付出、或心有怨结,这样就会消耗一个人的心力,从而失去了该有的热情。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任何付出,转化成“应该的”“本分的”和视为缘分如此,就不会失去该有的热情与风情。就会心安理得、付出自己的所有。并认为自己有能力付出,是自己拥有的能量,并为自己拥有这种能量而心生喜悦。
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找到契机,找到情趣,为我们提供活力、能量和艺术滋养。一个人既要关注他人内心需要,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如果一个人持续性内心感到疲惫、就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但是,真正的长久的快乐,没有一样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通过自己的阴影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而是去深入的觉察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它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什么需求?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说明对方身上有我们想要但是还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把“妒忌”作为一个激励自己去努力的一个动力,那么,这种情绪就不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能促使自己变的更好的能量。当然,能够欣赏、赞美自己不具备的,并加以学习。这是更高一层的生命境界。
当懂得别人为什么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时,我们就会对别人的行为更多一些理解和慈悲;同样,当我们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好的想法和念头时,也要对自己多一些理解、原谅并加以改正不好的想法和念头。这是一个人心灵上升的过程。
一些人容易在35岁以后会陷入心理危机,除了家庭、工作等外在的因素影响,另一个心理上重要原因就是:原来那些推动着我们去努力的动力,因为被体验过而逐渐失去了作用。我们只有找到新的动力,之后的生活才会找到新的方向。而这个新的动力,只有从我们原来忽略、否认的甚至是排斥的自己中去寻找。包容、悲悯和心怀大爱是我们活着源源不断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