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密关系里的“火药桶”,怎么调节情绪?

(2016-03-14 12:19:53)
标签:

亲密

生气

痛苦

缺憾

分类: 三瓣心香——爱之香
                   http://s6/mw690/001E8azqgy706ysMPDDe5&690

       一般来讲,儿童的思维方式,尤其是2岁到6、7岁之间的儿童,比较自我中心,且对问题有一种全或无的思维惯性。要不全好,要不全坏,要求完美。心理学家皮亚杰描述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上仍然处于感知运算阶段,思考缺乏逻辑性,更难以进行抽象思考,感知事物具有局限性,具有自我中心性,事情不顺自己的心可能就会耍脾气。但是过了6、7岁,人的思维便会慢慢突破自我中心,开始学习更加全面、逻辑化、辩证化地思考事物了。
      但是据我观察,似乎不少成人却仍然在思维能力上,拥有一些儿童化的印迹。这一印迹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绝对化,灾难化,极度糟糕,非黑即白等等。这类人思考缺乏中间阶段,看不到那个灰色地带的存在,总是希望完全地满足自身需求,希望事物或人的发展是完美的,容不得一点瑕疵,稍微有一些与自己想象的不同,就表现得非常拒绝,非常排斥对抗,发起脾气来也像个孩子。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说明了成人在亲密关系中某些孩童化的思维方式以及情绪化的处理倾向。有位丈夫渴望常常获得妻子的赞美以及表扬,但偏偏娶了一个家境素质修养等都比自己强的妻子,他自己又修行不够,容易发脾气,感觉总是缺少被妻子推动的力量。而妻子可能还喜欢教育自己,对自己有一些不满。
       碰到女强男弱的婚姻怎么办?偏偏这个妻子还是你自己做主找的,谁也没逼着你。这个丈夫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就是时不时地发一顿脾气,好像小孩欲求不满似地,靠着这种方式来维系婚姻双方的平衡。但在太太这边来说,可能又会认为这是他修行不够的表现,对他的脾气不买单,只是慢慢就不再敢挑剔他,跟他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让双方的婚姻似乎会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
       但是,丈夫采取的方式又正确吗?也许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总是看到一个欲求不满,牢骚满腹,脾气连连的爸爸,自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也许会学习到同样用发脾气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也成了一个火药桶,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熟以及人际关系,孩子会生活在父亲脾气带来的害怕、恐惧、焦虑、不满、不安中,让自己的人生平添一些深沟暗道,会像爸爸一样,这样的脆弱,不安,心理素质怎么会好呢?
       回到文首的叙述,这个爸爸是否可以变化一种思维方式,来看似乎表面女强男弱的婚姻局面?关键,这个妻子也是自愿嫁给这个丈夫的呀!是的,世界上并没有完全悲观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彻底乐观。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婚姻之所以成立,那就意味着,夫妻双方还是有一些心理上的相互依存的部分的。
      这就考验到人的情商水平了。当我们在婚姻关系中体验到某种焦虑、不安、不满等情绪时,我们能不能暂时地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高涨将要发作的情绪,而慢慢地让自己可以体验到平静的感觉,然后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一下这样一种自己所处的局面。我们是否可以并不融入这样的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只是如实地观察它,允许它全然地展现,而自己可以全然地接纳这种情绪的存在,我们从头到尾地观察这种情绪,好不好?
       如果你要跳起来,或者马上发作,其实表明也许你并没有完全地接纳自己这种负面的情绪,你只是采取了对抗的方式,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够强势,然后你就在脾气发作之后,采取了"逃跑回避"的策略,当作这个情绪,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也是例子中丈夫采取的方式。因此,他就可能会每隔一段时间发一阵脾气,然后就逃避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而这种过程其实是让人郁闷的,因为他并没有真正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时不时到来,让自己成为了火药桶,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心理氛围。
       那么,新的情绪调控方式,也许就是完全地接纳这种情绪,并对之进行全面的观照。当你彻底地面对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你会发现,其实任何负面情绪也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它不会长期存在。而当扫描负面情绪的源头时,也许会看到其发生的机理,为何会出现,但你对这一切仍然保持接纳。
       当你以足够的慈悲、友善、爱自己的态度,像珍惜自己的正面情绪一样地来珍惜自己的负面情绪,你也许会从中看到可以解决处理问题的契机。比如,对于这个丈夫来说,他还是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来应对这一负面情绪的,比如,他可以悉心地听妻子到底不满意自己的在哪个部分,如果是合理的,便可以在此成长,而不是拒绝改变,本着理解对方的态度,真正听进去了妻子的需求,那么他可以暂时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自己也会有缺点,感谢妻子指出自己的问题,(其实也只有最亲的人,能站在对立面指出自己的问题了)。
       那么丈夫就要提高心理灵活性,本着学习成长倾听的态度,降低减少大男人主义,更不要专制粗暴地去面对问题。流动地、发展地、弹性地、灵活地,来看待整个事情,认识到就算自己的妻子也不会那么完全地称赞自己,不非黑即白,而是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真正地面对自己有问题的面向,打开自己迈向成熟的大门。
       类似的亲密关系的矛盾例子还有很多。但是情绪调节术其实是大同小异,但你会发现,要在亲密关系中调节情绪,就要学习更加成人的,成熟的思维方式,而逐渐抛弃孩童般的非黑即白,自我中心,绝对化的思考方式。
       而难点是,我们常常会在亲密关系中不由自主地退行到孩童状态,然后,完美主义倾向就出现了。渴望被对方完全地赞美,渴望完全地被接纳,渴望自己在对方眼里是最好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反之,就会像孩子一样地发脾气、撒娇、耍赖等等。
       又回到上面的例子来看,其实这个丈夫之所以表现出孩童化,来自于童年期获得的肯定性教育不足。他父亲喜欢惩罚式教育,母亲则懦弱寡言,更不善引导表扬孩子。于是就希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过度补偿。我们在童年期的缺憾,到底是不是该在亲密关系中找呢?显然也不合适。
       心理医生显然也可以帮到这个丈夫。  他从童年起就缺少的肯定赞扬式的带养方式,导致了他总是难以更加好地发挥天赋,成就更理想的事业与婚姻,带出更加平和健康的孩子,那么他是可以透过心理医生的帮助,先疗愈自己童年时期的伤口的。他从童年期就想要的关爱、认同、理解、支持、帮助,其实可以在咨询关系中一一找到,直到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他调动出自己的非常有资源的内在父母,去安慰那个受到伤害的内在小孩......
       看来要让自己做好亲密关系中的情绪调节,给自己一个相对平和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并携手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孩子一起良性成长,或者双方的满足与幸福感,需要一场疗愈,你准备好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