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念日,止语修行

(2015-05-04 11:12:57)
标签:

佛学

正念

修行

健康

分类: 心灵涅磐——心理治疗专区
   
    这一天是一个深秋的周日,我也迎来了我的正念日一天的活动。地点在北京望京西的憩园,一栋二层白色小楼。

来到憩园,首先就看到一楼漂亮高雅的摆设。荷花图案配上心经的横幅,观音的白描画像,让人恍若置身仙境。

我们在二楼活动。高高的木制楼梯,通向二楼的房间。房间门口高悬一幅白描的唐卡,留白之处,给人静心观想的余地。

修行的里屋,已经有不少同学打坐在地上。正面墙上依然悬挂佛教经文,另一面墙上,则依然是荷塘月色的画作。翠绿的整体色彩,让人顿觉心神宁静。似乎有荷香扑鼻而来,人们坐在月色之下,顿时物我两忘。

方玮联老师坐在正前方,光头,给人头部清冷又智慧的感觉。尤其从头部来的光芒,让人颇有一些感怀。三千烦恼丝,一朝落下,有开悟的意思。

一天的正念日活动,不允许交谈,不允许说话。当我们剥落了语言的能量,便可以专心放在其他方面。

静坐观照:观呼吸以及念头

方老师带领我们先来进行静坐观想。这种观想,一般先从呼吸开始。

在他的引导语中,我们都盘腿而坐,在自己的瑜伽垫上,稳固,安定,而且安然地坐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静坐观照,我从来不会拒绝,因为觉得非常地回归自身,回归本体,跟自己的呼吸就这样地单纯地在一起。更完好地,人性化地滋养自己的生命。何乐而不为呢。

当众人一起闭上眼睛观照呼吸,你能感觉众人的呼吸连成一片,形成一朵又一朵的云彩,这气体无色无味,无嗅无形,恰恰应和着心经中所说的,色既是空,空即是色。受享行时,亦复如是。

生命本就如此无形而无嗅,无尘也无着。在这样的观想中,大家一起通过呼吸,唱起给生命的赞歌。

其实我们无需要贪着留恋那些有形的东西,一切都将消失,然而,不朽的,就只有这个无字了。

慢慢地,引导语带入到对于声音的觉知上来。

关注声音,你会发现,内心更加单纯而开放,听觉更为敏锐而并不游走。只是单纯地听,而并不做反应。

那些细小的声音都被你听到,捕捉到。外面车子开过的声音,树枝哗哗的声响,风声,铃铛声,叫卖声等等。

而下一步,就是关注念头与情绪。这一步其实也是一个难点。因为我们的念头疏忽万变,你根本抓不着。这一步,让我们不带丝毫评判地去观照自己的念头,看着念头的发生,发展,灭去,消亡的过程。

我能觉知到自己的念头是如此地细碎而复杂,繁乱而多样。有时候,会想起自己和爱人之间的一件吵架的小事,有时回忆童年,有时想起工作上的难点,学业上的问题,还有时,会给未来做一些计划,或者会为了过去某件事情无法尽善尽美而遗憾。

但是,我没有融入到念头当中,而是开始更多地去观想念头,观察念头,我发现,当我去观照时,念头流动的速度变慢起来,同时,也在慢慢地组合、压缩、相互替代,最后慢慢有的念头消失了,有的念头还在发展。这一切就好像是在看电影一样地,让我有时百感交集,有时似傻如狂,但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寂定。

当我们止语观照念头,我们根本就失去了对于念头的捕捉并表达的需求,我们只是把念头当成念头,但却并不去认同,更不去融合。发现原来念头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反而只是自己妄自升起,妄自发展,然后落下。我们真的不需要去和念头进行更多的融合甚至合作。

我发现,我们会慢慢从过去的演员退回到人生话剧的观众角色。观察念头以及观察呼吸是同步进行的。当我再度观察呼吸,我能感觉到呼吸的那种漂浮,洁白,温柔而无所不在的质地感,我感觉到非常地舒服,非常地放松,仿佛很久都没有这么专注地关注过呼吸了。而且此时,因为关注呼吸,我的念头基本上停止了,反而更为安静祥和。

当我把对呼吸的关注转移到对念头,情绪的关注上时,我又感觉到一种复杂,疼痛,撕扯而近乎碎裂的感觉。当我带着这种感觉深呼吸几次,这种感觉才慢慢地好一些。

然后我慢慢地去关注念头,发现那些念头虽然繁复,但仿佛不少念头都有着相似的特质,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一样。

它参杂着矛盾,动摇,似曾相识的特质,有一些反复纠结,但有时候又能看到曙光。当我只是不评判地观察念头,而不去解决那个念头,我发现念头反而慢慢地在消散,在溶解。其实我根本不需要放多大的头脑思考在念头上,念头本身确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也是无常的。

我发现我很多念头是跟亲密关系有关,有时候,我想跟对方亲近,但发现,对方那边呈现距离感。有时候,我想推开对方,又发现对方在慢慢靠近。

几番挣扎,双方能保持合适的距离,有时候似乎又能把对方忘掉。当我把对方忘掉,专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发现,明显舒心多了,我感觉到自由自在,毫无羁绊,专注于呼吸以及身心节奏,感觉某部分正在打通。

当我专注于这种迷人的感觉时,我能很灵活地发现自己的无限潜力所在。发现前路一片美好。当我把注意力又再度关注在关系上时,又发现一些纠葛。

还是来回往返多次,我决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练习还在继续进行,当我每次从念头回来到当下,回来到呼吸,我都感觉到一种释放与放松,自由与舒展的感觉,我开始慢慢享受这种感觉。

正念伸展练习

静观练习结束后,我们开始进行正念伸展。这无异于是一种动中禅的方式。

伸展中,我们的身体如同海浪起伏波动,又如旗帜摇曳多变。每一个动作都保持温和自由,停留在自身极限的边缘,去感受边缘的那种感觉,每一个动作都要保持一会儿,然后再慢慢放松下来。

在正念伸展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地享受身体舒展打开的感觉,每一块肌肉,骨头,都获得了练习。在无声中,不断地得到拉伸。

让身体成为一个能量场,让能量能够很自然地进来并扩散。

行禅

 

行禅,是我们此次正念课程的精髓所在。我们放松地光脚在地面上行走。老师让我们按照自由意志,想行走时就行走,不想行走时就继续静坐观想。

我记得我是跟随老师第二个站起来的人。我慢慢地光脚踩在地面上,观察从抬脚到落地,然后脚尖踩在地面上,慢慢过渡到脚心,最后脚全部着地的感觉。

因为走得慢,我能观察行走的全过程,和平时的行走有了很大的不同,我能够欣赏脚部为了行走所做出的努力。

那种轻盈,流畅,舒适,贴心,保持平衡时肌肉的感觉,骨头的感觉,似乎有时候不会走路了的别样感觉。一切都开始变成慢镜头地播放,比平时走路的速度要慢两三倍。

慢慢地,有越来越多一些的人加入了行禅的队伍。大家有的闭着眼睛,有的睁着眼睛,在慢慢地闲庭信步地行走。好像这就是一个禅堂,人们并不拘泥于什么,非常地镇定,非常地平和安然,专注于行走本身。

当你发现,我们专注于行走本身的时候,是如此美妙的一件事情,我们会变得更为单纯,淡定,用心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反而让这件事情因为专注而显得意义非凡。

我们细致地探索行走的各个步骤。也许行走时,我们还会有所分心,但也没有关系,只是观察一下我们的心到底去了哪里,然后再温柔而坚定地把心带回到当下。

老师告诉大家,活在当下,每一步都是到达。观察念头,情绪,最后还是带回到行走本身上来。

这个屋里,人们行走的感觉,犹如在天宫上一样。行禅的魅力,来自于专注,那份禅定之美,初心绽放。

放下,不评判,初心,接纳,耐心,包容,等等,全都在这个过程中一一浮现。

全程止语。偶尔,我会观察大家,很多人在这样的行走中犹如仙人般自在,悠闲,甚至迷醉,慵懒,仿佛脚下生了莲花,在腾云驾雾。

我仿佛能看到一朵一朵的祥云在禅堂里飘然升起。而人们行走时的气息,呼吸,也犹如仙乐般,萦绕,扩散,起伏,变换。

能够听到内心发出的愉悦喜乐的声音。

三十五分钟过去了,行禅戛然而止,但我们似乎还沉浸其中,无法马上抽离。铃声响起,悠扬,绵长,而且性灵。

我长舒一口气,慢慢地回到瑜伽垫上坐好。在这样的行禅中,我学习到了关照与觉知的最佳方式。学习到了全然地存在,专注地行动,单纯地临在,尊重与庄严。

方老师的面颊依然笑成一朵花。自然祥和。莹润欢喜。

正念进食:与饮食最纯粹的约会

经过一上午的正念练习,我发现自己的饥饿感非常明显。今天吃的是素食。我也是好久没有吃过全素餐。

我记得当我拿起这盒素食时的感受,竟然是一种庄严,尊重,感恩。我首先在心里默默感谢了这素食的制作者,配送者以及工作坊的工作人员。甚至感谢了制作栽培素食与农作物的农民伯伯。这种感谢给我的内心以洗礼般的正能量。

餐盒里有青椒鸡蛋、炒豆芽、青菜、米饭等。精心搭配。

当我开吃的时候,我首先还欣赏了它的颜色,青椒与青菜绿绿的,但是绿的程度有所不同。豆芽黄黄的,米饭白白的,上面还点缀着一些黑色的芝麻。光是看着,就已经是秀色可餐了,引发了我进一步的食欲。

现在,我完全地来享受这样的饮食。我记得我在咀嚼豆芽时的感觉,能从中品味出清脆,细嫩,回味无穷。然而过去,我吃豆芽,没有这么认真地品味,因此遗落了不少感受。

我发觉我很爱吃青椒,以及青菜。能感觉到菜叶子口齿留香,它的叶绿素和维生素开始在我全身扩散,充实我自己,我能感觉到营养物质对我的慢慢浸润。

大家都在无声地吃东西,没有任何交流,反而增强了自我与食物之间的交流。

这种交流可谓水乳交融,我们享受着食物对我们奉献的营养,来滋润我们的全身心,我从中体会到一种非常和谐,珍重,而又相濡以沫的关系。

其实,我们和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所有关系中的一种。很多人自以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忽略了物质和我们自己的关系。殊不知,我们的食物,每天都在向我们奉献自己,滋养我们的生命。透过食物,那些食物的培育者,制作者,加工者,配送者,烹饪者,也都在向我们输送着自己的爱心,细心与责任心。我们的每一次饮食,都离不开他人辛勤付出的因素,我们何不对此表示真诚地感恩呢。

把这种同食物之间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关系投入到同别人的关系中,照样还是很珍惜,珍重的对待彼此,这岂不是能够修复我们和人之间因为我执而产生的种种怨念呢。

况且,我们的身体每天也都在不知疲惫地守护我们,这也是爱的一种形式啊,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对此感谢并顺受呢。

谁说我们得不到爱,其实大自然万物,太阳,月亮,水,食物,动植物,身体肌肉,骨骼,器官,等等,体现的都是一种大爱无边的感觉。

就看我们能不能去发现,去领受了。

在同素食的这一餐际会中,我就能够品出千般滋味。

一个小时之后,食禅完毕,众人口齿擒香,心满意足。依然止语,然而心情舒畅。我们开始起身开始饭后的散步。

 

有感于止语的魅力

止语,我也是第一次在正念日体会这么六个小时不说话的时间。全然地静默,沉吟,冥想,静观。

当我们不把能量放在语言和头脑的理性运作中时,反而节约了一部分资源,可以用来进行与身心更深入地觉知与觉察。

比如,静观呼吸,静观念头,情绪,食禅,行禅,正念瑜伽伸展等等。

当我们不说话,只是静观,你会有更深沉的发现。

念头不必要转化成语言,于是就没有分界,没有了好坏对错的批判,概念,推理等的界定,念头不必要转化,也就只是念头本身。在静观中,看到念头慢慢地发生,发展,消亡,最后自行融化。

你沉默不语,其实是给了念头,情绪,情结更大的空间和容纳,你的接纳性会变得更大,尽管有些念头会让你不舒服,但止语,让你无法立即与念头认同,而是和念头共处,而不做评判,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无法接近或者去逃避,更很难去与之对抗,增强着你的耐受力。你必须得隐忍地看着那个念头,它无法缩小,也无法扩大,因为你哪儿也不能去,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静观。

在此时,你以前所用的防御机制似乎都不起效果了。你只能静默地观照,因此,当你如实观照念头,会发现那些念头自有其组合,生化,发展,重整,溶解,退去,消融的机制。你无法立即参与其中,而是与念头保持一定距离。

当你无法参与,你开始变得被动,柔软,耐性十足地隐忍,或者顺受。老师的引导语让你以呼吸为锚索,去观察你的念头与情绪,一刻接一刻地活在当下,但是又并不下评判。只是保持初心,归零地关照而已。

回到呼吸,回到身体,回到当下,这是你如实观照的开始。因为,身体、呼吸、当下,这三者,是最实在的,而你的念头,则可能是一种投射。

止语,你开始更加用心地去体验并品味每一个当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