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E8azqgy6EL4MFBny40&690
我想和大家探索一下,如何与抑郁的情绪来共生?如何破除敏感与神经质,善于从问题面发现光明面,从阻碍面看到潜能面,最终发现自我良性资源,带着问题也能够生存的道理。
所谓的抑郁,就是比较强烈的情绪低落,做事情提不起兴趣,感觉到缺爱,无安全感,对自我评价也低,感到自己的存在似乎价值感欠缺。容易失眠,早醒,厌食,影响了社会功能。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自伤的想法。有的人抑郁和狂躁交替进行,狂躁的时候,有攻击别人的行为。思维绝对化,认为特别糟糕,特别过分,无可挽回......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经历过抑郁的状况。那么请你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第一次感觉抑郁是什么时候,为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事件,这件事情对你后来的影响如何?你又是怎么去克服的?给你留下的情绪后遗症又是什么。
其实,根据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情绪ABC原理,同样的一件事件A,如果你面对的心态B不一样,那么你所体验到的结果以及行为C也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来说,如果一件事情A,让你感受到了抑郁,感受到了低落以及无能为力,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你的中介心态B是怎么样子的了。这个B常常认为一些事情是绝对糟糕的,非黑即白的,不可挽回的,这确实是一种退行化心态,也并不是一种辩证逻辑思维。因为其实没有绝对糟糕的事情,当一件事情发展到了谷底,一定会上扬,一件事情到了高潮,也一样会回落,万事万物都在此起彼伏之中寻求平衡,潮涨潮落,非常自然,这就是一种道,一种自然规律,可见,抑郁型思考的人,会比较不是那么辩证化地在思考问题,他们看问题静止片面,而且并不那么客观,常常,当他们自认为糟糕的事情,一旦转机到来,他们还可能选择沉浸在抑郁中,却看不到那个转机。
这个抑郁背后,其实藏着贪嗔痴,藏着我执的成分。抑郁往往是因为一个贪念得不到满足,因为一个执念得不到认可。有些抑郁的人,很像一个孩子,他不是希望自己改变和成长来应对世界的需要,而是希望世界有所改变来迎合自己的需要。他不是把握主观能动性的一方,反而,是一个被动而有些不满足的孩子,当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会自怨自艾,甚至会抱怨周围的人没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抱怨世界的不公。想获得,而并不是那么愿意付出,让他通过抑郁来自我掩饰,他会跟别人说,你看,我都抑郁了,你们得关注我,得爱我,满足我的需求,我生病了......但长此以往,他会有些拒绝成长和成熟,也并不一定会走出那个困扰他的抑郁,而我们只会认为,他还没有成熟为有自律性和高度主观能动性的成人,他当然也是需要心理帮助的。
但是,很多抑郁者确实在早年生活中遭遇了很多的压力和危机,比如双亲爱的缺失或者指责,创伤事件,失败的打击,失恋的煎熬等扥。一定是有一些负性事件给种下了那一颗抑郁的种子。由于当时那个伤口没有来得及包扎并愈合,于是变成了一种病灶,潜伏在那里,它还会在遇到类似事件时泛化,把对一件事情的抑郁变成对N件事情的抑郁,如此演化,让人不得不警惕。
于是,对于负面事件所引起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与帮助就变得至关紧要。我们常常需要回溯在最初问题形成的画面,并通过催眠的形式,把它还原到现场来看看。我们常常会把故事的进展放慢,通过解构当时给当事人惯性的那种负面感受,打碎画面并重组过程,看看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真相有时跟我们感受到的相差甚远,真相,可以在和咨询师的互动中慢慢来产生,来辨认,我们可以从那件事情的解构中,发现原来不见得会让人那么难受,那么受伤。比如,父母对于孩子的指责和训斥,常常成为孩子的抑郁来源。因为孩子很小,最需要就是父母的爱,但你却大力训斥了他,甚至打骂了他,他当时会强烈地感受不到安全感,感受不到关爱,会消沉。那么,怎么办呢?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打骂只是一个表象,他们往往是因为自身压力大,感觉做不好一个父母,或者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也是这么对待的,自己已经受了很多伤。伤口有它的传染作用,上一代的伤口没有得到修复,人可能会“强迫性重复”无意识地制造一个和自己当年那样脆弱无助的孩子,从孩子的受伤中看到自己,他有一个潜意识想法,那就是通过让伤害重演的方法来试图修复,他试图呈现,试图发泄,并希望伤口被看见,能够被弥补。但往往,由于这一切没有寻求咨询师的帮助,而成为了再度对孩子的加害。让抑郁代代相传。
所以,我们要对抑郁有一个觉知。我们要了解到那是一个未解除的伤口。怎么办?当在咨询师的带领下,当事人能觉知到这个伤口,那么他的伤口就会松动很多。他会看到,原来施暴的人,让自己不舒服的人本身其实是脆弱的,他的行为很可能发生在下意识层面,并不理智,他也是一个受伤的人,他慢慢在那个画面回溯中,会慢慢从怨恨痛苦,到能够来可怜体恤面前的这个让他痛苦的人,他慢慢会松动自己的伤口,来看到实质是什么。他也许会从内在发现一份爱,一份慈悲与关照,反而开始原谅对方,发现并不是自己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他的伤口需要一个发泄的通道和出口,恰巧自己成了那个目标和替罪羊而已。也许换了一个人,只要是亲人,他一样会发泄出来的。
那么这里面会用到一些创伤修复的技巧,那些代代相传的创伤,需要专门的处理方式。可以用催眠放松疗法,EMDR的方法,还有就是正念内观等办法,甚至音乐疗法,通过一遍遍回溯那个伤痛的画面,让背景音乐从非常悲痛到越来越轻松,甚至出现了正能量的情绪,帮助来访者降低负面情绪,增加放松的正面的,宽谅的情绪,最终解除负面情绪能量,与抑郁问题的肇事者可以最终和解。
也许,面对抑郁的病灶和谜团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心力去觉照,去消除,人一生那么长,还有一些事件,可以一次次来慢慢处理,直到让来访者感觉舒适理解,并告别极端负面情绪为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