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2-01-18 16:16: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试题编写 |
阳城县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为检验课改实施水平,了解新课程下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们于1月10日对全县四年级进行了语文调研测试,现对测试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基本情况
全县四年级应参考3837人,实参考3856人,参考率99.5%。总均分82.4分,总及格率97.1%。整体情况较为良好。
试题分析
本次语文考试,从整体情况看凸显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较为开放,试题考查内容全面,注重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考查双结合,能依纲扣本,有一定的梯度。从字词、句子、积累运用、课内外阅读、习作等方面考查。难易适中,无偏题,无怪题。字词的考查能注意对学生易混淆、易写错的字词进行检测;句子考查主要体现在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以及对句子的表达方法的考查;积累运用题型灵活,考查内容涉及到古诗、对联、名言、课文内容等,考查内容全面,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及书写的正确;课内外阅读能够根据本学期阅读要求进行考查;作文能在单元作文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考查。
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题是“基础小背篓”。这一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本册课本中的生字词、句子训练、课外积累、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大多学生能认真完成,只有少数学生没有掌握,如:第1题“看拼音写字词”中“增添”的“添”易写错;第2题“读和辨,选字词”中“拨款、拔草”分辨不清,失分较多。第3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是关于冬天的一句诗,但是很多学生都被表面所迷惑,只想字而忽视了表达的内容。所以出错率比较多。第6题“根据所学内容填空”中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较陌生,多数学生不会做,失分较多。
第二题是“阅读袋袋裤”。共两个阅读题,一个课内阅读一个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完成较好。但课外阅读就不容乐观,几乎每道题学生失误率都比较高。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假思索”,很多学生没有读懂。第二小题中的问题,很多学生只是把文中的原句子抄上,没有变成自己的话。这与老师平时训练不到位有关系。
第三题是“习作乐园”。总分25分,多数同学在18-22分之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作文是写一封信,由于平时进行训练后,没有让学生多加巩固,因此书信格式学生忘了很多。写作文的过程中格式不正确;(2)语言积累不丰富,句子不够精练,记流水账占多数。
策略和措施
这次测试,无论是对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双基训练,提升语文能力
让学生识好字,写好字,读好书,说好话,写好习作,是学生生存的重要本领。教师如果不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将要受到贻误学生的良心的谴责。
2.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从阅读分析中不难看出,小学生读书漫无目的,很难真正读进去,很难有自己的真正感受和想法,自读自悟能力尤其差。阅读教学不能从过去的分析状态走入随意状态,在教学中要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3.促进内在语言外化
教师要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理解要得到加强,想象要得到拓展,情感要得到升华。
要切实落实以上目标,今后还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三个关注:
1.关注课堂,学有实效。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每一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要注重精讲精练,夯实语文基础,只有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学生能力的形成、素养的提升才有依托。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老师多占一分钟,就意味着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的一分钟。因此,我们要牢记“惜时如金”四个字。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要节省教学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背、思考、记忆,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从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从这次试卷来看,对学生来说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依然是最难的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中的薄弱环节。应明确的是,知识目标是否实现,不单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学前的设计和实际的课堂教学都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学习母语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不等同于知识,但知识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让学生懂得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活化学生知识的关键。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在生活中去理解,在生活中去体验,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和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从生活中寻找与课文上所学知识的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习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就会联系生活感知、理解文本。
3.关注兴趣,运用巧妙。
习作,着眼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以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具体直观的内容材料,透出浓浓的语言意识。其特点是角度小,指向明,落点准,使学生能比较快地掌握一些表达技巧,从而喜欢上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理念拨开了作文教学上空的云雾,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实践表明,这样的作文教学确实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个性,本次考试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习语文要持之以恒,长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