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实:湖口探亲

(2025-07-01 10:52:35)
分类: 梅氏群落

湖口探亲

梅实

有朋友讲,江西与湖南,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江西有鄱阳湖,湖南有洞庭湖;江西有滕王阁,湖南有岳阳楼;四川、贵州、湖南、江西人爱吃辣椒。四川人吃麻辣,贵州人吃酸辣,唯湖南江西人一样,香辣。鄱阳湖与长江的入口,叫湖口,我们洞庭湖与长江的入口,叫三江口。

在飙老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梅氏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就是湖口。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赣北丘陵地带,栖息着我们老梅家的一大族群。他们最早的祖先叫梅鼎,号云塘,开先居住在湖北黄梅。为南宋乙酉科进士,曾任福州太守。因病赋闲后,因对湖口这地方情有独钟,于是乎,将家安顿在古晋时期的彭泽县,今湖口县均桥镇柳德昭村。

湖口梅氏宗亲,欢迎我们的到来,用“热烈”二字,尚嫌不够。会长梅湘桂,老会长梅志斌,村长梅燎平,还有几位宗亲,首先领着我们来到湖口《梅氏祖先纪念碑》前,纪念碑立于一块坪地之中,由红色石块砌成,庄重肃穆。四周栽的柏树,挺拔苍翠。梅鼎之墓就在旁侧,墓志铭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墓主人生前的功绩与荣耀。

随后,我们来到了湖口梅氏祠堂旧址。当年的梅氏祠堂,已经荡然无存。空旷的地坪中央,横卧着一块石碑,白底红字,梅氏祠堂旧址六个大字赫然醒目。石碑后面,傍墈按孝、友、睦、姻、任、邱立有六块石牌。老会长梅志斌告诉我们,先祖梅鼎举家到这里后,因周边为杨柳二姓,疑为杨柳所荫,梅花难以绽放,故梅家三代单传,人丁不旺。四世祖先春,便由梅家埠迁到了鄱阳湖滨的南港上段池边定居。后来,连得六子,这样,形成了今天的六大房。时至今日,走的最快的已至第20代,总计发展到一万多人。

几位宗亲还讲到,每年清明那天,梅氏宗亲都会聚集在这里祭祖。一百人的来四位,五十人的来两位,二三十人的就来一位。那一天,人山人海、鞭爆齐鸣,鼓乐喧天,才叫一个热闹。我问,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湘桂会长笑答,好解决的很,不是有六房吗?今年大房,明年二房,轮着来。

看完湖口梅氏祠堂旧址,我们一行前往梅上湾。途中,前面带路的车突然停了下来,我们也跟着下了车。志斌宗亲指着路旁的一块小石碑解释,这地方,就是当年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时的县衙旧址。

我四下张望,见不到一栋屋宇,见不到一个行人,能看到的,是满山的杂树和遍地的衰草。耳边,似乎有鸡鸣,还有犬吠,还有女人的捣衣声。突然想起毛主席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而眼前的情景,是陶令不知何处去,湖口县衙无人烟了。

五柳先生不在了,当年曾经热闹繁华的彭泽县城也不在了。我们老梅家就不一样了,而是开枝散叶,人丁兴旺。湖口梅氏第十四代孙梅正馨,于明万历年间,迁到了被人喻作玉带宝地的梅上湾,自此,一代又一代的梅氏宗亲,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地方,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据悉,除了梅鼎,湖口梅家,后来又有两位中了进士,一为梅氏十二世梅愈,明成化丙戌科进士,其孙梅凌云,乙未科进士。湖口梅氏,能出三位进士,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里要特别提到,湖口老梅家,还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梅曰强。他系我国古琴名家,“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就我所知,在江西,历史上出过两名古琴大师,一为梅曰强,一为查阜西,查为修水人,但他主要在湖南生活。江西还有陶渊明,他喜欢收藏古琴,至于会不会谈,史书没有记载,至会还有争论。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一行从湖口县博物馆出来,就要与湖口的宗亲道别了,可他们苦苦挽留,非要我们吃过晚饭后再走。在我们的坚持下,我们还是开拔了。

再见了,湖口!

再见了,湖口老梅家的亲人!

 2025.7.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