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实:探寻马头庙

(2024-05-17 13:27:18)
分类: 踩泥寻梅

探寻马头庙

 

开车的年轻小伙叫梅坚。坐车的是两个老家伙,我和春茂。我们的目的地,是梅坚的家乡,郴州市北湖区路仙街道杉山岭村。

天阴沉沉的,湖南的四月天,总是这么潮潮的,闷闷的,似乎只有让你不舒服了,它才舒服。

但是,我们今天很舒服,也很激动。梅坚的家离城区也就十来公里,很快抵达。他先领着我们来到他家新居。房子一排挨着一排,一栋连着一栋,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集资建房。前面几栋已经建好了,但不见住人。后面有的已封顶,有的地皮还空着。梅坚指着几处已封顶的房子告诉我们,那是我爸妈的,那是我二哥家的,这是我家的。小伙子一一指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梅坚的新家离老家也就二里之遥,说话间就到了。这里应属浅丘地带,山势逶迤,郁郁葱葱,一栋栋的农家屋宇,依山而建,中间有条小溪,流水潺潺;房前屋后,遍布桂树、杜英、香樟和白玉兰树,间有桃树李树梨树和芭蕉等,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

在梅坚家里,我们一边喝茶,一边与他爸爸妈妈拉家常。一会儿,又进来一位,大名梅礼凡,比我还小一岁。话题是你们从哪儿来开始的。

原来,他们已知的祖籍在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猪屎街,一三二七年,始祖祖泽公为躲瘟疫,千里迢迢,迁到宜章县笆篱堡,没多久又迁马头庙。三百多年前,代森、代杰等三兄弟再从马头庙迁到杉山岭,当年叫牛角井。老三没有停留,西去四川,至今下落不明。如今,老大老二的子孙,已经传至第十三代,三百多人。

为了更多地了解一些情况,我们又来到了礼发宗亲家,他有文化,曾参加过一九九二年梅氏宗祠修谱。交谈中,一位叫细元的宗亲也来了。通过攀谈得悉,我们老梅家的这一支,在这里是大姓,旺族。他们世世代代克己守礼,耕读传家,日子过得虽不十分富足,但他们讲究的是自在,顺畅。这里也出过一位人物,他就是礼凡宗亲的儿子小辉,在部队当过团长。

第二天,我们从小东江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先到宜章县城,接到了早已在那里等候的宜章县梅氏宗亲会会长根利和永发宗亲,然后一起前往一个叫迎春镇金朝山村的地方,这里离县城有五十公里。

暮春的阳光高高地照着,四野显得格外敞亮。海棠宗亲指着远处的高山说,那就是金朝山,这可是个好地方。海棠宗亲个头高高大大,仪表堂堂,不像个农民。他领着我们,在村里先看新祠堂,祠堂门头很是气派,大门两边,嵌着一副楹联:祖启汝南发达金朝功载千秋根深枝叶茂;宗始族旺开基公盛德贤万代源远流水长。祠堂里面,除了正堂上供奉着祖先牌位,再无他物,显得空空荡荡。接着,我们又去看了老祠堂,因为年久失修,给人的感觉是,斑驳陆离,窗破门损了。

紧挨着梅家祠堂,还有一处祠堂,海棠宗亲介绍,那是罗姓祠堂。话说当年,老梅家的祖先,从马头庙迁来,在这风水宝地安家。后来,一位姓罗的人也来了,两人很快成了朋友。梅家祖先就说,你不要走了,就在这里落业吧?罗姓祖先就住下来了。从此,梅罗二姓,互相通婚,世代友好,生生不息。

中午,在小镇上匆匆吃完饭,我们一行人分乘三台车,直奔马头庙。同行人中,除了鹤群、春茂和我,还有永发、根利和经东。永发的父亲曾任县粮食局长,经东的父亲曾任县委党校校长。有意思的是,经东那一脉,自南宋时期来自河南,其先祖是位武官,奉命调郴阳,至明洪武二年(1369),其后人选址郴阳东门口落业。更有意思的是,河南梅和福建梅,自一九三五年重修族谱时就合派了,真是天下梅氏一家亲呢!

车子还没停稳,鹤群就惊呼,你看那马头山,真像!

还真像,一匹高头大马,坐西北,朝东南,头颅高扬,奋力前行,栩栩如生,凝神瞭望,似能听到嗖嗖的风声。老梅家的房子,正建在马肚子旁,据根利、永发几位宗亲介绍,先祖当年曾养了一百只鸭子,第二天早起捡蛋,发现有一百零一个,先祖认定这是块风水宝地,就在这里落脚了。后来,王姓、李姓、吴姓、白姓人家陆续迁来,这里的人丁越来越旺。

这地方那么美,风水又好,老梅家的先人为何还要往外迁呢?我有些不解,便问永发宗亲。永发说,听说主要还是躲避瘟疫,这里也曾发生过瘟疫,所以就跑到金朝山、牛角井等地去了,还有的去了四川、贵州。像我们家,是父亲去县里工作,一家人就跟着走了。你们看这就是我家的房子,现在就只大哥一家在这里住,其他的房子都空着。

根利宗亲说,也有的属于其他原因,我们这里还有一支,就去了梅子山。

我问,离这里有多远?

不远,才两公里。

我们立马驱车去了梅子山,这里属岩泉镇洞江新村。这个故事让人听起来更觉新奇。一户人家养的牛不见了,到处找,找到梅子山,找到了,发现这里风水极好,还有地下水,终年不歇,于是一家人就搬来了,现在已发展到三百多人。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经东宗亲的家乡,叫玉溪镇水浸窝村。经东的父亲曾是县委党校校长,经东离开老家也已多年了,但他仍对这片的山山水水感情极深。一进村,他就领着我们直奔那口冬暖夏凉的水井,他说,先祖当年就是看中了这口井,才带着家人在这里落户的。

我弯着腰,掬了一捧水,喝下,真的,好甜好甜!

 

2024年4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