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路弯弯

(2022-03-21 14:26:26)
分类: 宗谱研讨

山路弯弯

 流沙河 

    “山路总是弯弯的!”记得儿时每逢父亲带我回故乡时,他总是要这样对我说。我仔细地看着故乡那弯弯的山路和路边蜿蜒流淌的溪水,几乎没有直的。我问父亲这是为什么?父亲说:“不光绕山的路是弯的,路旁的小溪小河流是弯湾的,天下所有的大江大河都是弯弯的,不可能是笔直的!”他接着还告诉我绕山山路旁的溪水、小河和大江大河走弯路是常态!反之要是走直路就一种非常态了!因为它们在绕山的前进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根本没有办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选择走弯路,绕道而行!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父亲话题一转,接着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的,当你遇到了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不要悲观失望,不要长吁短叹,不要停滞不前!把人生弯路看作是向前前行的另一种形式,是另一种途径,这样你就可以达到你理想的目的地,抵达你心中遥远的大海!”

    父亲的话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年龄愈大,感触愈深。我由此想到我的家族——枞阳其林阳和下余庄梅家(注:今枞阳县麒麟镇阳和村下余庄)。想到家族的兴衰变迭史,可不正向那弯弯山路一般崎岖蜿蜒,但终归奔向无限光明的顶峰吗?

    还记得有次同我父亲回到故乡的我二叔家,好几个老叔伯弟兄们欢聚一堂,追溯往事,他们说起他们的祖父、我曾祖父梅开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幼时由于大恶霸地主仗势欺人,想霸占曾祖父家上好的一片水田!就起了歹心,伙同土匪及邪恶的势力把我们家大人小孩全都杀光了!可怜我的曾祖父那时只有九岁!他亲眼目睹了恶霸滔天罪行,曾经幸福的大家一夜死伤殆尽,唯有他靠着装死躲过一劫!等到夜深人静时,他从家里亲人们的死人堆里爬出来,逃跑到庐江县境内的堂姐家里!他的堂姐、堂姐夫看到他一家人满门惨烈,非常同情,好心收留了他。他跟在堂姐夫后面学了手艺,长大后,带着振兴家族的想法,带着对堂姐一家的感恩之情,他凭借手艺奋发图强,自立谋生,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生养育了九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子女管教上他非常严格,他要儿子们读书的读书、耕田的耕田。在家族发展上,他严谨慎持家业,教育儿女振兴门楣,不许分家。直到一九四七年下半年了,我曾祖父、曾祖母仙逝三年多后,我祖父辈们弟兄九人才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分了家!

    曾祖父在家道变迁后凭着一己之力,硬是把荒芜的家族基业重新振兴,于坎坷弯曲中走出一条向上攀登的小路。在他和曾祖母的教育下,他们的子女不忘父母教诲,在那个年代凭借自身努力不断地拓宽人生之路、家族之路。

    听我父亲和我众多的叔伯们说:我们桐城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就是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三伯祖父梅南枝主持修的!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还亲笔为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作了序文!还有许多民国中央政府的军政要员、名人为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亲笔题字呢!我当时听了还多次同他们争辩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直到多年以后,亲手翻阅族谱才知道族人所说不假。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的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作为曾祖父的幼子,他自幼读书聪明过人,虽然家境贫寒,但仍立志学习,14岁时徒步到了安庆,考取了当时的安徽省立中学(今安庆一中),后来念完了中学,又考取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在亲友的赞助下,他如愿从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入仕从政,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民国要人。身居高位的他,不忘亲友故恩,对渴望读书但家境贫寒的梅家子侄,他慷慨解囊,资助他们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更出钱编修了六修《桐城梅氏族谱》。我的叔伯们告诉我,桐城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就在我们的故乡——那个偏僻的小村庄,由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三伯祖父梅南枝出资出力组织人编修的!没有要桐城梅氏宗族宗亲里任何人出一分钱!

    打开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首先就能看到蒋介石(中正)的亲笔题字“亲亲逮群”,林森和李宋仁的亲笔题字都是“敬宗睦族”,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的亲笔题字是“本固枝荣”。蒋介石、陈果夫、丁惟汾、代传贤还特地为我的曾祖母梅嶙高先生同我祖父梅嶙枝的母亲梅母汤太夫人仙逝送了挽联亲笔题了字。蒋介石的亲笔题字是“载穆令闻”。陈果夫的亲笔题字是“明德孔馨”。并且称为侄陈果夫敬题。从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上可以看到当时的民国中央政府军政要员和名人亲笔题字的有蒋中正、林森、吴敬恒、居正、于右任、张继、伯文蔚、李烈钧、代传贤、孔祥熙、孙科、王宠惠、吴忠信、许世英、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李宗仁、白崇禧、陈诚、翁文灏、柳怡徵、陈仪、李宗黄、周钟岳、朱家骅、冯友兰、王星拱、陈其美、程天放、潘公展、吴思豫、张之江、徐堪、杨杰、李文范、蒋梦麟、陈果夫等一大批当时的民国中央政府军政要员名人为这套《桐城梅氏族谱》亲笔题词而彰显桐城梅氏的。

    可以说,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见证了家族的荣光。然而随着历史动荡,国共战争爆发,九叔祖父尾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这套族谱也辗转漂泊,不知流落何处。

    改革开放后,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在我和众多亲人给他的来信中知道了共产党的政策暖人心!共产党让穷苦的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了!知道了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中国人民的安定祥和,知道了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前进的方向!是梅家许多亲人的这些来信,唤起了他老人“树高万丈、落叶归根”的情思!他老人回归祖国大陆了!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先探亲后定居了!他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那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在历经多年后的今天,是否还有人保留存有的下落!要家里人们都想想办法寻找!我故乡的叔伯们和年长的堂哥们,包括我同我的两个哥哥都非常难受的告诉他老人,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是不可能存在的了!有些事情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但他老人家仍然坚持着不死心!一定要我们想办法寻找!他说偌大的桐城境内,有几千人梅姓氏族宗亲,一定会有人保护这六修《桐城梅氏族谱》的,只要我们用心尽力寻找!一定会找到的!

    那是一天的傍晚,我闲着无事到我梅氏一宗亲家里闲聊中,同样的话题引起了我们有小小的争论,我说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肯定灭绝了!不可能能找到了!他则用我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的话一样对我说:“只要用心尽力的寻找,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肯定会找到的!偌大的桐城境内,有众多梅氏宗亲肯定会有人保存下来的。”我们争论不休,结果他也没有办法说服我!只好拿出了他向别人借的一本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让我好好地仔细地看看!我看了一愣!眼睛突然一亮!果然是我儿时就听说过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我坚持要借着带走将此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复印下来!他如实的告诉我,可以在他家看看!抄写下来都行!但就是绝不能借出他家这个大门的!因为他也是向别人家借阅的!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的保管人的祖母在那非常的年代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才保护下来的!可以肯定这一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很可能是唯一的孤本了!要是不小心搞丢了,他没有办法向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保管人交待呀!没有办法,我把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看了又看!翻了又翻!最终还是放下了!

    回想起九叔祖父年迈之际,仍不忘时时告诫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寻找六修《桐城梅氏族谱》的话语,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尽力尽心把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找到。为了寻找这套族谱,我爬山涉水,几乎跑遍了整个桐城(含庐江、舒城)所有我知道的有姓梅氏宗亲居住的地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我在唐湾镇朱湾村偏僻的老山沟里的一户梅氏宗亲家里找到了保存完好的六修《桐城梅氏族谱》。找到这套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后,我同这位宗亲左说右说,想借着带出山里回桐城复印下来!他说他是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才抢救、保护下来的!同样也是根本不让带出他家的大门。还是在陪我一道去的朋友左劝右劝才勉强同意了我带出山在桐城复印,但他必须同时同族谱一道进城!

    回想寻找这六修《桐城梅氏族谱》所发生的这么多的故事和经历,又再一次证明了我那老父亲所说的话,山路总是弯弯的,人生的历程同样总也是弯弯的!只是人生生活的每一回波折里,都是绕过一弯又一弯!

    翻阅族谱,仔细看着上面的文字,家族往事如尘封岁月,拂去尘埃方窥见人世起伏。细观世事,不由感叹往事如烟,岁月如海,生命如云。沧海桑田,人生一世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是过眼烟云,自然流水,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

    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卷一上还有两篇不可多得的文章吸引了我,一篇是歌颂此六修《桐城梅氏族谱》主修人之一梅南枝的文章,是旧桐中国文教师吴逸生先生(吴逸生先生解放初做过民主选的桐城县民主县长)写的《赠梅君南枝序》。而另一篇则是徐子勋先生(乡村小学教师)写的歌颂我祖父的文章《林枝先生序》!我的祖父梅林枝,一个体弱多病矮小的人,一个一生没有上学读过书,一字不识的人,一生别无所求,拼命发奋勤劳,妄图让家里子女过上好日子,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岂是靠着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写命运的啊!难怪他的大儿子梅国干(参加革命后改名梅魁)最终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投奔了共产党,走上了跟着共产党、毛主席,为着人民翻身求解放谋幸福,出生入死闹革命的道路!事实上梅魁同志在桐中读书时,就有意靠近他的同窗好友,当时已经是地下共产党人的同学钱千同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后来钱千同志由于地下共产党人身份暴露而撤退到无为去了,而他留下的红色进步书刊则在梅魁(国干)同志的床铺下搜出。梅魁(国干)因此被捕入狱,要不是他的三伯父梅南枝出面保释,说出他是当时民国中央要人梅嶙高先生的嫡亲胞侄,当时就有被枪杀的可能,但最后还是被开除桐中学籍了。由梅南枝的大儿子、堂兄梅光潜出面,转学转到了当时的立煌中学。虽然经过这样的波折,但反而坚定了梅魁立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决心。后来,在伟大的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冒着全家人都会有被杀头枪毙的危险,他拿着梅嶙高先生的名片冒死将钱千同志护送出当时有国民党重兵把守的桐城小关口,最终在钱千同志引路下参加了革命。钱千,当时是共产党地方组织的重量级领导人 ,如果不是梅魁(国干)同志的帮助,钱千同志一旦被捕,那时对当时的中国革命的损失是非常重大的。(注:钱千同志解放初就是省公安厅副厅长,侦察处处长!原安庆市公安局局长许健同志是他老人的通讯员!)

    梅魁同志(国干)在世时谈到新中国,谈到解放,常说:“我高兴看到同我父亲一样受欺压剥削的劳苦大众得到了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我高兴看到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为此,他经常勉励后人不忘初心,吃水不忘挖井人。什么叫不忘初心?什么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他的教育熏陶下,他的大儿子梅来驹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还在小学时,他写的优秀作文《立志做一个新时代有文化的农民》被学校老师选送刊登在当时的《安庆日报》上!他优秀的文笔,高尚远大的理想志向感动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安国书记,受到了张书记亲切的接见、鼓励和赞扬。不满十六岁就被他父亲积极响应当时党和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到新疆支边,后来从新疆回来又下乡,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他上山炸过石头,修过桥梁马路,拉过板车……在艰辛的生活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坚定的信念,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同他的祖父梅嶙枝、父亲梅魁(国干)同志一样,无论是在基层还是乡镇企业,为了大家的利益,他吃苦耐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个光荣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1年,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在过完百岁生日后,长眠于生他养他的故乡。为此,梅来驹还特地写了篇文章《我的九叔祖父梅嶙高先生》登上了全球世界性的“中华梅氏网”。为此事,我去了宣城特地询问了在此部门有举足轻重的领导和角色的梅铁山老师,他高兴的笑着回答我说主要的原因是:一当然是梅嶙高先生的名气、作用及影响!在你们桐城整个梅家难找第二个!二是梅魁、梅来驹父子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明大理,重大义,无愧于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称号和老革命战士、干部。三则是作者梅来驹的三弟梅先帮。在所有梅氏亲族亲人中敢为人先,第一个站出来敢同梅嶙高先生通了书信并建立了长时期通信关系!梅嶙高先生收到梅先帮的来信后高兴的写信告诉他的夫人陶春晖女士说:“先帮侄孙来信已收到!此信文字想系长于宣传者之手笔!似非先帮学历之所能及!字体相当工整大方!如出其亲笔!殊属难得!望多加鼓励!俾期精进!“由此可见,是梅先帮特殊时期敢为人先同梅嶙高先生接上了通信关系,喚起了他老人”树高万丈,落叶归根”的情思,使梅嶙高先生在来信里看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人民幸福生活铁的事实,看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祥和,看到了新中国前进的方向!是作者梅来驹的三弟梅先帮使梅嶙高老人想到回大陆定住取了一定的正能量宣传的作用!

    近好几年来,桐城卷起了一股股续修家谱和建造家祠的旋风。说起来我们桐城梅氏家人当年在桐城也算是名门望族啊!自然不甘落后!一定要继六修《桐城梅氏族谱》之后要续修七修《桐城梅氏族谱》。

    回头再看这六修《桐城梅氏族谱》,再遥想父亲当年的话,是的,山路弯弯,所有靠山路弯弯边的小溪、小河、大江大河都是弯弯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同样也都总是弯弯的,但无论怎样的弯曲坎坷,都不妨碍攀山人的脚步,也止不住溪水奔流向海的决心。

                                              2021520日于安庆

作者简介:流沙河(桐城人,童年在大沙河边上的青草镇度过。个性:记恩、感恩、能吃苦耐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