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梅志罡

梅志罡,男,1968年5月生,河南新野人,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讲师,政治学理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公益行动者、武汉市洪山区人大代表。
为人民群众发声
替人民政府献策
——专访洪山区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
资料来源:武汉市洪山区人大信息网
http://rd.hongshan.gov.cn/n565684/n566064/n1213247/1983558.html
现年仅42岁的华中师大社会学教授梅志罡,已连任我区两届人大代表。在学术研究上追求严谨高效的他,更凭借着自己极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热情投身到我区的建设发展中,真正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
笔者:请问连任两届人大代表,您对这一职责又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梅志罡: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大代表,对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民,我有着天然的关注。但是关注不代表会失准对事物的判断,我深刻明白只有将热情融入和理性对待兼而有之,才能真正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因此,在广泛深入基层,了解民生需求的基础上,我通过一定的学科高度来审视,并在关注基层民众的同时,始终站在全局高度上去把握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发声。
笔者:总结“十一五”规划,您认为我区现在面临的注意问题是什么?
梅志罡:在花山镇、左岭镇、建设乡相继托管之后,我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城市管理。怎样管好,管出成效,不再局限于之前对单个问题的简单击破,这需提升全区的整体城市管理水平。这一目标意味着政府部门对任务的准备要比以往更加充分,落实上则需要更加有力。
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我区应该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房地产来获取税收的状况,争取打造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行业的优先态势。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同时,需以现代高新尖产业为依托,广泛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服务项目和水平。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上,应加大对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投入力度;同时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注重对工农业产品功能及产业链的开发,关键是要将环保理念落实到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去,将经济、环境效益两手抓,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笔者:在此基础上,您对区“十二五”规划有何新的建议?
首先应该总结好“十一五”规划中的经验和突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对转变产业结构的导向上一定要明晰,在对产业规划和土地审批上一定要有全局意识,切不可应小失大;对几大商圈的打造上一定要明确重点,不要分散精力;对创意产业的扶持上应该有所侧重,不要全盘吸收,而要确立着眼点,发展好某一个特色品种,确立品牌优势。
其次应该继续深化中心城区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东三乡”托管后,群众对区政府服务民生的要求会更高,会更加追求公共服务的平衡化和均等化。因此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城管部门应改变过去的硬性化的死板操作,创新管理思路,在法理中融人性化的内容,履行好服务型政府的职责。
附:
梅志罡微博:http://t.sina.com.cn/kingsmei
梅志罡博客:http://blog.sina.com.cn/kingsme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