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无奈--背后说明了什么呢?
(2012-10-25 14:17:05)
标签:
杂谈反省平等对话平台 |
分类: 人间万象 |
常言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莫言得了诺奖,一时间,由这一石激起的千万层巨浪,恐怕连莫言本人都无法料想到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从第一时间公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始,莫言本人就已经不是属于莫言本人自己的了(其他国家的国情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反正我们国家是这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的莫言心中如履薄冰感慨万千。首先是来自朋友的祝福道喜,他不可能不接电话或不接受;第二来自亲戚的祝贺恭喜,他不可能不接或不接受的;第三来自领导祝福关心,他也是不可能不接或不接受的;第四来自媒体的祝福采访,他更是不可能不接或不接受的。对于种种这些有关系的或无关系的、有认识的或不认识的,莫言不仅不能不接或不接受,哪怕他已经累得没有一点点的精神和气色,却反而还要轻声细语的、不厌其烦的回答多谢或感激之类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对于一个出了大名,而且还是世界性的大名声,就更是要注意了。所谓人言可谓,若稍有一些怠慢就有人会说高傲了、高攀不起了、不认人了、地位不一样了、不就得了个奖嘛有什么了不起呢、等等这些,说哪类口诛笔伐种种的话都有,到时候可真的是百口难辩了。这里面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其实是一个对话平等公开的话题,双方都有一个平等公开的对话机会,双方都要本着谅解的心态,对于莫言来说刚刚得了大奖,一个是问候和祝贺的人肯定是相当多的,还有一个就是采访的记者也是无法形容的多,一个人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人大家可想而知的啦。对于亲戚朋友领导记者来说,大家是否每个人都可以缓一缓自己对莫言的祝贺或提问采访呢?这样双方都可以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对双方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和帮助!其实早在孙杨的母亲和记者就有过类似的误会或误解。不要每次都是只有媒体的声音在表扬或批评一个对象时,被表扬或批评的对象却没有自己的声音与对话的平等平台。
莫用无形的绳索捆绑了莫言和没有平等对话平台的人!
莫说别的,就连本人我也无形中“盗”用了莫言一回,在此本人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