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兮何生亮!
——年轻周瑜的狭隘人生
在三国历史的天空中,诸葛亮是一个近乎神话般的人物,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的锦囊妙计,百拆百验,屡试不爽,从无落空,诸葛自号卧龙,有管仲之志,兼有萧何之才,连周瑜也惊呼道:“孔明,神人也!”那么,这位称呼孔明为“神人”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又是一位何等人物呢?鲁肃一日与周瑜饮酒,一醉方休,抵足而眠,周瑜推心置腹道:“我此生最恨的人不是曹操,而是诸葛亮;我这一生最敬的人不是曹操,也是诸葛亮!我与诸葛亮不共戴天、誓不两立。”那么,东吴大都督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孔明之间究竟有何过节?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是非恩仇,以至水火不容呢?
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进攻荆州,刘琮不战而降。下一步沿江而下,直取东吴。东吴急派鲁肃力主孙刘联盟,共拒曹操。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力挺孙权刘备联军。那时,周瑜和诸葛亮还是一心抗曹的,周瑜一日升帐,问计诸葛亮:“我昨夜想好一计退曹之策,不先说出,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否?”诸葛道:“我在今早上也想好一策,不便说出来,你我各在手心里写字暗示!”于是周瑜、孔明二人均在手心里写上“火”字,二人心照不宣,灵犀相通。他们共同的退敌之策就是火烧曹营,周瑜对孔明敬佩有加,既为孙刘联军中有一位如此出众高人而欣喜,又为刘备军中有一位如此神人必成东吴后患而忧心,此人不除,日后必为东吴后患,遂决意杀之。
周瑜升帐,勒令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出一万支弓箭出来,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说,大都督给我三日时间,即可造出一万支弓箭来。周瑜听罢大喜,这回诸葛亮必死无疑了。谁都知道十日之内造出一万支弓箭是断然不可能的,光是工匠得请多少人手?造弓箭的原铁材料需要多少?这都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量,且时间紧迫,不得迟延,诸葛亮要拿自家的生命冒这个险,周瑜暗喜。谁知孔明胸有成竹,原来他早就算出三日后江面必有大雾。第三日,诸葛向鲁肃借了200艘战船,船上扎满草人,向曹操大营开去,江上大雾,曹军疑为东吴水师偷袭,纷纷放箭逼近,待船上草人全是弓箭,诸葛急令草船回营。清点弓箭数目,正好一万三千支。“草船借箭”事件充分证明了诸葛亮谋略的过人和非凡的胆识,但这只仅仅是诸葛与周瑜二人斗智斗勇较量的开始。本欲置他人于死地,却失败未成,周郎焉能不为之一气乎?
接下来的“借东风”事件,更让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孔明的确比自己技高一筹,其人才智谋略和超凡胆识均在自己之上,杀机更甚,欲图之后快。原来,令周瑜非常大伤脑筋的是,火烧曹营,必须东风才行。若是江面上刮了西北风,即便烧了曹操的战船,自家的战船因在下风口也会被烧,火烧曹营,必借东风不可。周瑜依诸葛之计,设坛作法,呼风唤雨。周瑜秘密吩咐大将军吕蒙,若孔明不能借来东风,立杀。若借来东风,更应该杀,不杀之,必为东吴后患。吕蒙依计截杀孔明,不料孔明已被小乔私自放跑,被赵云接走。诛杀孔明阴谋失败,周郎焉能不为之二气乎?
周瑜处处落败失算,生点小气想开一点,也就罢了,不至于因生气而致死。然而接下来的故事让这位东吴大都督说什么都不能忍下这口浊气。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华容道。胜利后的孙刘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荆襄之地死死看住。荆襄九郡广袤富饶,犹如一块肥肉,人人垂涎。刘备自涿郡起兵以来一直颠沛流离,无一立足之地,欲成“中兴汉室”之大业,必以荆襄为革命根据地不可,东吴孙权也虎视眈眈,窥伺荆州,可北与曹操抗衡。诸葛亮让刘备驻守江夏,伺机夺取荆州。周瑜知其用意,亲赴油江谈判,孔明允诺,若大都督攻下南郡,荆州之事再行协商。彼时,曹操回到许都,留下心腹大将曹仁驻守南郡,夏侯惇守襄阳。周瑜率领全部人马进攻南郡后损兵折将,部队伤亡惨重,周瑜又身中曹仁毒箭。此时孔明已经差遣赵云袭取南郡,荆州和襄阳相继失守,周瑜闻报,气愤吐血:“不杀诸葛匹夫,怎熄我心中怒气!”是为三气也。
荆州的新主人名义上是刘琦,实际上真正的主人还是刘备。鲁肃再次渡江讨要说法,责令刘备归还荆州,刘备道,荆州是刘景升的地盘,刘表死,子承父业,由刘琦接任。现在公子刘琦还在,我只是暂时寄居在这里,刘公子若不在,定当奉还。不久,刘琦病逝,鲁肃这位外交大使再次渡江索要荆州,诸葛亮一番强辩,说荆州暂时是借东吴的,但要取了西川之后再归还,并立下文书。鲁肃把刘备诸葛亮二人立字盖章的文书带到东吴,周瑜立即意识到这是诸葛亮的缓兵之计,他寻思,刘备若十年不取西川,荆州十年不得归还,若百年不取西川,这荆襄九郡何年何月归于东吴名下?刘备一直这样赖着不走,奈何?苦思冥想之际,机会来了。此时,刘备的甘夫人去世。周瑜鼓劝孙权将小妹孙尚香嫁与刘备,一来可向曹操显明孙刘联盟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二来可让刘备向东吴俯首称臣,借此扣留刘备作人质,索要荆州。孔明将计就计,刘备甘露寺赢得美人芳心,刘备携孙小妹离开建康,周瑜带兵截杀,被赵云、黄忠、魏延众将追的无路可走。刘备将士乘船驶往江夏,船上将士们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岸上周瑜大怒,箭疮复发,栽倒马下。是为四气也。
不久,孙权上奏朝廷,赐封刘备为荆州太守,同时封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看似刘备赢了,但诸葛仍忧心忡忡,南郡和江夏乃东吴的领地,人家新官上任早晚要来接管,你总不能一直赖着不走吧。周瑜再遣鲁肃追讨,诸葛又以兵马不够、粮草不足为由拒绝交接。周瑜设下“假途灭虢”之计,名义上为刘备取西川,暗夺荆州,此计又被诸葛识破,周瑜上岸,有几路人马杀来,皆言“活捉周瑜”,周瑜气的再次吐血,箭疮未愈,再次复伤。临终前,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一命呜呼,一代战神灰飞烟灭,周瑜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三国的苍穹里一闪而过。是为五气也。
周瑜之死,是诸葛亮气死的,这一点众所周知,不容置疑。然而用鲁肃的话来说,周瑜之死不是诸葛亮所为,乃是周郎自虐自杀的必然结果。当然这里说的“自杀”不是指周瑜自裁自绝自刎自决,而是指他的度量狭小,是他自己整死了他自己。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雄姿英发,饱读兵书,年轻有为,身经百战,功勋赫赫,孙权曾说,若无公瑾,焉有我东吴今日?东吴八十一县,地广众多,物产丰饶,若无公瑾南征北讨,他孙权兄弟还不知在哪里流浪呢?孙权拜其东吴三军大都督之职,一国之国防与军事大权都集于周郎一身,以至兄长孙策死前曾告诉他: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周瑜在东吴政权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这位战功超卓、军事非凡的周瑜,却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最大冤家,诸葛亮注定是他的命中克星,诸葛亮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周瑜吞并荆州图谋中原、荡平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周瑜与诸葛亮的几次过招均以失败退场,周瑜颜面尽失,不得不对“诸葛匹夫”恨之入骨,几欲杀之而后快。周瑜和诸葛亮二人都是战场上顶尖级的军事大家和谋略高手,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材,若二人携手并肩,同心同德,抗衡曹操,统一中原,绝对不成问题。然而周瑜为图一己之利,嫉妒有才能的人才,破坏孙刘联盟的大好团结局面,处处打压别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刚愎自用,焉能不败乎?惜哉!悲哉!痛哉!
下篇预告《生子当如孙仲谋》,敬请指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