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戒不掉的瘾

(2012-07-01 11:56:03)
标签:

昆山

刘墉

感想

凄苦

文字

阳光

分类: 情感教育

                             戒不掉的瘾

                                                               ◎周惠明

    昆山周庄作家张寄寒最近被吸收加入中国作协,作为一个昆山人,也作为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要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一个72岁的人,一生和文字打交道,凭着执着和坚定,辛勤耕耘在文字的天地里,到了最后终于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并且获得大家的认可,这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我和文字间也有着很长的渊源,这种渊源应该追溯到三十年前,也就是1982年下半年当我还是一个初二的学生时。那时候,我清楚地记得,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每天写好后,还要被要求交上去,每一篇日记都要经过他的批阅。这是我被动接受文字的开始,因为这不是我自愿去想写什么日记。那时候我只知道贪玩,没想到,我真正写文字正是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发生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那时的班主任老师,因为是他让我从此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被动到主动应该发生在1986年的1月,那时候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由于自己喜欢文科,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学好文史知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从1986年1月开始,我开始自觉地每天写一篇日记。这日记记录了我从1986年1月开始,自己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喜悦、每一次苦痛、每一次无奈、每一次的心酸和泪水。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情感经历,因而这可以看做是我从1986年开始的我的一部心灵成长史。而且当时每天都写,渐渐地就这样一天不漏地写了许多年。那时候,我开始自觉接受了一些中外作家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着一些哲学的意味,对当时还年少懵懂的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经典语录包括:“对于命运般活着的人活着总拥有希望”、“着眼于一个人,其所得到的结果必然是死亡,因为那个人也是要死的”、“忠实于自己的事业,只有事业才能让自己得到提升”等等。从此我懂得了作家写出的不仅是文字,还有拯救人类心灵的作用。

   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保持了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习惯。当时是在昆山化肥厂的宿舍里,我在工作之余不间断地写。我什么都写,写工作中的场景、写自己同事的种种趣闻、写工厂里发生的大小事;也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得失、心里感触;写父母、写亲情、写感恩……相比学生时代我写的日记,明显地可以看出在内容上更加宽广,也更加庞杂了。那时候我也喜欢看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接触到刘墉的文学作品。那次我在昆山新华书店闲逛,在一堆书前驻足,随手拿起一本有漂亮封面的书,翻了翻。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里面有这样的文字:“……如果一个人不能超越自己,用自己的脚来站立,不能创造自己,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可能肯定自己是天地间一个不可缺少的人!”哇!说得多美!再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书名叫“肯定自己”,署名〔美〕刘墉∕著。在这一叠书的旁边,还有另外他写的两种书,一种是“超越自己”,另一种是“肯定自己”,同样是非常漂亮的封面。拿起其中的“超越自己”往里面翻看,有一句话一下震住了我:“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高考失败的苦痛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从今往后,自己绝不能在人生的重大事项上失败。因为在人生的重大事项上每失败一次,就意味着你永远失去了站立起来的机会了。再拿起剩下他写的另外一种书,也往里面翻了翻,其中有一个小故事立即吸引了我。“……古罗马有一个皇帝,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看他们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样的表现。如果发现凄凄惶惶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够呼呼大睡、面不改色的人,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将他释放,训练成带军的猛将。”我一看,哇!这种人真的气质非凡,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一个即使到了明天要死亡,今天依然谈笑风生的人!大家看到了吗?文学作品确确实实还能影响到读者的心理品质。看刘墉的书,总有一种鼓动人心的作用。原来文学作品还有让人重拾希望,擦掉泪痕,埋藏苦痛的作用。

   随着工作的延续,写日记的习惯被我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到了后来不是每天都去写,而是捡我碰到的在一些生活中有意思或者对我来说有所启发、有所感悟的事,我就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同时写出我的心情、感触和想法。现在有了网络,我就建起了我的博客,过去每逢到了我写日记的时刻也就是现在我写博客的时刻。方式变了,不变的是我喜欢写文字的习惯。在阅读方面,现在我比以往在阅读范围方面显得更宽广,在阅读内容上也更全面些。古今中外,名人名篇,我都喜欢看。并且每年还要制定出我的阅读计划来,起码每年要阅读四本中外名著。自从2001年接触到了《读者》杂志后,这十多年来,这本杂志伴随着我走到了现在,而且这本杂志每期都不会被我漏掉,每期我都会去阅读它。现在我还有一本专门的摘抄本,碰到自己喜欢的段落、优美的文字、有启发的名篇、让人感动、有思想的文章等等,我都把它们摘抄下来。有空常去看看,经常去咀嚼、分享它们,对我来说也实在是一件开心事。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要想让写出来的文章在内容上有深度、有特色,同时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那么文章的作者就应该有一个坎坷、诡谲、凄苦的人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迫使作者用尽心力去思考人生,挖掘出平常人所看不到的生活哲理、感悟和教训。就像有一杯水,端放在你的面前,起先,你不知道这杯水是凉的还是热的。在你品尝到了这杯水之后,譬如在寒冷的冬季,当你尝了一口,感觉它很凉时,你浑身一哆嗦,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杯水会这么凉?如何才能让水保持住温度而不使它迅速凉下去?一个人只有感到了深入到骨子里的冰凉后,才能迫使他用心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写文字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一个人凄苦、无望、痛苦交织在一起时,往往就是他能够写得出好文章,并且使文章内容起到启发人、帮助人的作用。回想起我的人生经历,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迷惘。有了这种波折和迷惘,促使我去思考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善恶,在爱与恨,欢乐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必然会有血有肉,直击人的灵魂。我不敢保证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度,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在生活中血与泪的体现。

   有人喜欢挖空心思,寻思着写了一些文字后能够求名、求利。但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文字对我来说,犹如空气,每天都需要,缺少不得。而空气虽然我们肉眼看不见,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对于空气来说,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却又不能把它变成可以买卖的东西,因为空气人人都有权去呼吸它。文字就是我的空气,真实存在在我的周围,但我却不能也不想把它变成可以买卖的东西。

   无论是读还是去写文字,文字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平时不喜欢搓麻将、喝酒或者抽烟。对于那些瘾君子来说,麻将牌、老酒和香烟都是他们须臾不可分开的东西。我虽然没有了它们,但在我的生活中还有文字,文字代替了麻将牌、老酒和香烟,成为了我想戒也戒不掉的东西。他们戒不掉的是牌、酒、烟,而我戒不掉的是字——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

   文字伴随着我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对于下一个三十年,到了我74岁的时候,别的我不敢保证到时我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有一点我可以想象得出,那一定是一个面前有着各种文学书籍,并且喜欢写写文字的老人。这样的一个老人到时即使没有像张寄寒那样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即便这样,在他的面前依然会有书——书里的文字,依然会在那里写着——写着即使没人看,也会坚持着不断写下去的字!

   原来文字就是我的阳光啊!不可能戒掉,即使想戒掉也永远戒不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