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从地处大峪新桥大街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所在地向西约5公里左右,是一处被三面环山围成“凹”型的地方——
圈门。以圈门为起点向西到古道中段的中心位置峰口庵,是一条六公里长的沟谷,门头沟地名就是由此而来。来到圈门可见到两座清代遗构:一座是圈门过街楼;另一座是戏楼。戏楼是过去专为往来于此的商旅之人演戏而修建的。圈门过街楼横跨这条沟谷,既是楼也是桥,楼下是一巨大的圆形孔洞,山水就从过街楼下的孔洞通过,从这道沟一直向东流入永定河。过街楼就是门头沟之门,形成于此地的村落叫做门头口,就在这条沟的北侧。
圈门过街楼稍北有一座古老的窑神庙。相传腊月十八是窑神爷的生日,过去每年的这一天,各个煤窑的窑主都会攒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清代管理京西煤业事物的机构就设在此庙。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也曾一度是北京市京西矿区政府所在地。有关圈门的故事很多,最主要则是因这里产煤而出名,它是京西煤业的发祥地。
图二
下图
,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一座老煤窑的入口处,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老虎窑”,现已经关闭。“老虎窑”顾名思义,是吃人的窑。过去京西流传着“家有半口粥,不上门头沟”,说的就是下煤窑,人进去了,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从圈门过街楼穿过,沿着蜿蜒的古道向西攀行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京西第一要隘峰口庵。峰口庵是京西古道的三岔口。由此向南通往王平口古道,西南通往山西、内蒙古等地。
从峰口庵关城眺望山野群峰,但见青山叠翠,气象万千。由关城向西南走出不到二百米处有一橙色山体挡道的山路口,转向西侧一看就会让人称绝不已,只见在这巨大坚硬的山体巨石上,分布着许多
“凹”型的马蹄窝,这段十多米长,不足两米宽的骡马小路是京西古道上的一道重要关口,也是蹄窝最为密集的地方。
古代因采煤条件十分落后,京西煤窑排水、装运提升困难,煤窑大多设在峰口庵的东西两侧,而以西边的山区为多,这就使得京西这条中路古道年复一年几乎是全天候运行,作为必经之地的峰口庵更是骡马、骆驼云集,畜蹄日夜不息地蹬踩踏踢,历经千年就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道路奇观。
图四 ↓↓
到达峰口庵要从这道天梯经过 ~
图 五 ↓↓
那么就来挑战一次天梯吧 ~

图六 ↓↓↓↓
沿途,所见到的这座古老的天桥浮非常特别,它完全是用石块砌成的 ~

图七 ↓↓ 你好
~ 我来啦 !!
图八
↓↓
这片老宅子(应该是庙宇)完全成为了残垣断壁,它的北边和南边各有一座古碉楼,来到这里,看到此景,心中不禁生起一种凭吊之情
……
图九、图十
↓↓
飞鸟不时从头上掠过,鸟儿在这静谧的山野发出欣悦的啼叫,让人觉得很是宜人,有着一种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感觉;喜鹊在硕大的老树上建造了许许多多的巢宅,站在枝杈上显得很安闲
~ 这里就像是一处美好的太平世界,和谐的大自然向生命敞开着慷慨的胸襟,催生着、欢迎着新生灵的降临
~
↓↓
图十一 ↓↓
哦,这株古老的槐树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它历尽坎坷,遍体写满了沧桑,见证了日月年轮的交替和自然与人间的变迁,在与逆境抗争中使她成为了两半,但只要可能,就力争生存!
大自然永远不会抛弃乐于奉献、热爱生命、热爱美丽的生灵 ……
虽然老树苍老斑驳,已经支离得难成气候,但大自然依然给予着老树阳光、给予着雨露,给予着所该给予的一切,老槐树满怀着信念,满怀着感恩的心,每逢春夏到来之时,她都将枝繁叶茂,把生命中的灿烂奉献给无私的大自然,奉献给人间
~
图十二 ↓↓
沿着这条古道继续前行,直奔此行的目的地 —— 峰口庵
~
图十三
↓ 休息一下
图十四
图十五 ↓↓
咦,古道对面怎么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一个小狗狗?赶快给它拍照下来 ~
而此时小狗狗就像见到了主人一样,看到我要给它拍照,它就停在原地望着我给它拍照,拍完之后它却迎到我的身边亲昵着,再不愿意离去
~
图 十六
↓↓
此时,一位年轻女士跟了上来,她见到狗儿如此情形,便赶快召唤着它,还掏出香肠来喂它,狗儿却不愿从我身边离开。女士说:“小狗儿是从王平古道那边一直跟着我们过来的
…… ” “哈,这么远还不累坏它啦?”我看着可爱的小狗这样想 ~
女士用香肠终于把它哄走了。而狗儿却一边走一边不住的回过头望我 ……
我
…… 哦,小狗狗是想从大山里走出去,想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
瞧女主人对它那关爱的样子,狗儿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好
……
(精彩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