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宇宙—宇宙终极真相之二
(2021-08-20 19:08:50)
标签:
万物本源系列超时空启示录佛学文化 |
分类: 科幻小说;美学理论、诗话 |
蠕虫宇宙—宇宙终极真相之二
---科幻小说《地球上的巨堡》的基本理论构思【番外篇】
文\艾之宁耶
我们认知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界限。因而,我们目前所处的蠕虫宇宙,一张一翕地在空无中苟存,无数根纤毛伸展着。当然,假设有一位外在的观察者,就知道现象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问题是有没有外在的观测者存在?这关系到宇宙万物的根本问题:世界从何而来?人从何而来?意识从何而来?等等。通过《万物本源》和《宇称意识》,我们正在慢慢地接近真相。通过《宇称意识》的阐述,可以推导出信息是意识的来源。时间是信息的来源,当时间开启了基本认知(基本粒子),便有了相振动(频率?方向?),我称为时间弦(弦理论的最小单位),于是时间与信息在基本尺度上就是一回事。在《宇称意识》中提到的黑洞“生产”的时空白纸与“意识仓库”的非时空白纸相互湮灭成为空无,但这个过程极其缓慢,缓慢到近似永恒。近似永恒的缓慢运动,也就是近似永恒的超级静止,那么运动和静止在黑洞的入口与出口又被事件视界统一成“质能的时间信息源”,且在被过滤为时空白纸时,排列着化为虚无的、缓慢至永恒的、无尽等待的湮灭,仅借用霍金生前提出的最后一个理论“虚时间”的概念,当质能世界的时间正向流动时,势必有非质能世界的时间逆向流动,我研判在黑洞里进行了叠加耦合,从而出黑洞后方能成为“时空白纸”。
时空白纸就是没有质能形态的统一场、即将剥离信息形态的空躯壳、即将抽离时空形态的湮灭环。即将就是看似短暂,其实永远不可到达(这里已经不存在时空观念),也就是说,当实体时间消失后,虚时线永远不可能与实体时间形成闭合,从而彻底湮灭。这一结果,与霍金的理解正好相反。好了,意识仓库没有时空观念,所有的时空造作,都是反向推导出来的,以至于霍金发现了黑洞散逸。从这个意义上讲,霍金以为我们的时空是虚拟而来的,有道理。这也同道家讲的世界从无而来,无中生有是一个意思。因为在这个意义上黑洞是在创造宇宙万物,而不是吞噬、毁灭。如何创造的呢?我们人类穷尽所有的手段都无法观察到全部,因为我们也只是质能世界的一粒微尘而已。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演,物质一旦超过光速,时间则可能倒流,确切的讲时空则可能倒流。注意不同的时空片段,能量则不会相同,如果时间剔除了能量因素,好似纸上谈兵。爱因斯坦一会说,黑洞周边因为质量很大,引力强大到即便光线到此也会变的很慢。一会又论证,引力是不存在的,物体相吸运动是因为时空网络的凹陷形成了倾角所致。殊不知,时空不在物质之外、不在物质周遭,而就是物质本身。
物质是什么?信息的能量集合体。能量显然是兼具有粘合性和耗散性的存在,而这两种性质时空本身也有,时空原则上靠时间来聚合,靠空间去耗散。从时空产生来看,当虚时线一动,空间就产生了,悸动的频率相同就会合并扩大;同理,悸动的频率不同的,有些便会正反相互湮灭。更多的是叠加、变化和重复。用一句流行歌词来形容:你是场,你是光,你是唯一的思量,我想爱你,你却在变化。这样形成的波动就是能量。回到《万物本源》的开头:物质是由能量转化而来,能量是宇宙万物发生、回收的存储器。归根到底,世界万物乃是运动的产物。时空就是运动,运动形成能量,能量集结成物质。而时空的另一称谓就是:信息。信息在质能世界里的宇称指向,我们称为“意识”。但这不是“意识仓库”的意识,那里的意识简而言之是“无意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道哲学命题,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争论不休,这就是: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理学曰: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于是,据此说佛教、理学等是唯心主义,那只是被惯性思维卡住的人,不明就里的胡乱定性。从时空到能量,再由能量聚集成物质,难道物质之花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态吗?从布满的时空信息中,震荡叠加成能量,从而产生各种各样我们已知和更多未知的物质世界(信息的能量集合体),而无数种物质世界生成的意识形态,这样的万有智慧不正是“一叶一菩提”吗?在《万物本源》一文中我已经阐述了究竟意义的万物一体观。那么,吾心同宇宙还有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