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的面前有一本诗文集的文稿,文集名很有潮汕特色:《韩江摆渡人》。当我慢慢翻阅这本诗文集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水彩画:一个容颜清秀的小姑娘撑着一把小花伞坐渡船渡过韩江去上学;这个小姑娘长大在教室里对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讲课;这个姑娘在小庭院里搓洗衣服;这个姑娘伏案疾书,身后的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奖状;这位姑娘漫游于青山绿水之间……这位姑娘就是这本诗文集的作者、青年女作家蔡式莹。
我初次认识蔡式莹是在汕头杏园诗社诗友的一次聚会上,简短的交谈,使我在心里慨叹,富饶的潮汕平原和甘甜的韩江水就是能养育出蔡式莹这样温婉、聪慧、明礼的女生。第二次跟蔡式莹见面是在汕头市中山大学校友会2015年迎春茶话会上,我们竟然还是校友,只是年龄上我几乎大她两辈;进而我还获悉她是汕头中大校友群中的摄影爱好者,这就使我满有兴趣想从多维空间去读懂这位多才多艺的小学友所写的诗文集。
《韩江摆渡人》的散文里,没有气势恢宏的史诗场面,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没有喜极悲极的生离死别故事,没有曲折诡谲的历险情节,作者只是在文里叙说自己幼年时代的艰辛岁月,叙说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叙说自己如何走进文学创作的殿堂,叙说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好人善事,叙说生她养她的潮汕大地的风土人情,叙说自己游览潮汕和祖国各地的美景胜地的印象和感想……当我观阅这一篇篇散文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的对面,娓娓地讲述她的家事、公事、私事、心事、人事。从她的叙说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把满腔热情投入她的家乡、她的事业、她的家庭、她的亲友圈;从始至终,我感受到一位现代的潮汕女性对理想不倦的追求及对她所在的世界充满热爱的赤诚之心。
从写作手法来看,作者不造艰涩之词,不弄玄虚之语,不作高深之态,不煽哗众取宠之情,作者在很多篇幅中,用通俗易懂甚至是直白的语言来描写她想表达的事物,“情到深处成无语,诗到痴时欲直白”,最直接的表达使读者倍感亲切与乐意接受。其实,蔡式莹的散文并不乏富有艺术性的描写,如本文集第一篇散文里就有写得很美的一段:“春雨来了,迷迷蒙蒙,飘飘洒洒。韩江在雨丝的萦绕里,成了一个少女,婀娜地绵延向远方”,像这样细腻刻划、情景交融的描写在文集中还有很多。这些散文如山泉汇成的一个个小水潭,潭水清澈见底,清凉之感沁人心脾;这些散文也如江堤坡上开着的一朵朵小野花,并不很艳丽,却洁白无瑕,逗人喜爱。我感到很难用几个词来概括蔡式莹散文的写作风格,但说蔡式莹的散文令读者读来感到亲切近人、舒心悦目应是大家都认同的。
在本文集的每一篇文中,都有作者出现,而且几乎都是以主角出现,记述的也是跟作者有关的事情,我把这类散文戏称为“自传式”散文。这类散文能让具有相似人生经历的读者产生共鸣,让具有不同人生际遇的读者产生同情、欣赏、激励的情感;但是,像蔡式莹这样的散文作家不会把写作目标终于此。优秀的“自传式”散文不仅仅是能赢得读者同情的眼泪或钦佩的赞美,更重要的是这种散文能传递一种触动心弦的人间真情,散发一种催人奋进的正能量。我想,这也是《韩江摆渡人》这本文集的价值所在。
从诗文集可以了解到,蔡式莹出身于一个清贫的家庭,幼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相当艰苦,但小蔡不消极,不失望,不颓废,而是靠自己的拼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不仅获取在教育岗位上多次受上级嘉奖的优异业绩,而且创作出十几万字的文学作品,成为潮汕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雨后花开更动人”,我相信,小蔡一定会让潮汕文学园地开出更多更美的鲜花。
雨后花开更动人汕头特区晚报数字报_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
http://www.dahuawang.com/stwb/html/2015-10/11/content_666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