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来临,预祝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顺意,创作大丰!
http://s4/small/59dcc78etd57da37fca93&690
刊于2013、2、8《京郊日报》副刊
扫尘迎新
王也丹
“腊月二十四,家家扫房子。”小时候,腊月二十四这天,无论多忙,无论日子如何艰难,母亲都会停下手头的活计,应时按点地扫屋。手里一把已经用秃的笤帚,绑上竹竿或者木棍,头上裹上花花绿绿的围巾,母亲就站在灰尘里了。细小的灰尘在阳光中飞舞,房梁屋脊的尘网,犄角旮旯的土灰,在母亲的舞动中消失了,不见了。平日毫不出奇的屋子,随着母亲的打扫,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
母亲总是自己一人扫屋,从不让我着手,我只是帮着把柜子上摆的小物件搬出来,扫完后再搬回去。坐在院里的阳光下,看着摆在院子里的那些小物件,我的思绪总会走远。
有时,我会说:“破破烂烂的,扫完也还那样,何苦受累?”母亲却说:“扫尘是扫去一年的晦气,来年会有好运。”
后来,日子好过了。有一年,房子刚刚内装修没多久,日子就进腊月了。腊月二十四那天,母亲又开始扫房。我说:“这么新,哪有尘土,不用扫了吧?”母亲还是说:“扫尘是扫去一年的晦气,来年会有好运。”
母亲把扫尘当作一项仪式,认真而虔诚地做着,在她的心里,扫尘,是最好的除旧迎新的方式,寄托着所有美好的愿望。
这世上,除旧迎新的方式很多,比如,英国人会在新年钟声敲响后,把房子的前后门打开,将“旧年”放出,将“新年”迎进。苏格兰人是点燃沥青桶,让沥青桶在街上滚来滚去,以示辞旧迎新。意大利人则疯狂地将一些旧东西扔出窗外。法国人选择在除夕夜前,把家中酒瓶中的余酒全部喝完……等等。我把这些外国人的习俗说给母亲,母亲却很不以为然,说他们那些习俗都不及我们中国的“扫尘”。“扫尘”,“扫陈”,扫的是啥?扫的是陈年旧事,扫的是过去的污秽,扫的是心里的憋屈。
我离家多年,也有了自己的家。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我也会放下手中的事物,像母亲那样,开始扫尘。城里的楼房总归要强于乡下的老屋,没有那么多尘土,我却依然要细细地擦扫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角落。母亲说,扫尘是扫去一年的晦气。我要把过去的晦气一扫而光。“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是的,也是“除残”,除去过去的残缺和不完美。想来古人实在智慧,从尧舜时代就有的“扫尘”风俗,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尘”,既有外在的,也有心里的。外在的尘土看得见,内心的尘埃更需要时时拂扫。那些委屈、不平、愤怒,都是生命中的灰尘,落在心里,累积成垢,污了心灵,不值。
每每心里落尘,我便坐下来,静静地阅读或者写作。阅读与写作是我的心灵之水,时而涓涓,时而汤汤,让高洁之水沐浴心灵,为心灵扫尘,心境自然就会澄明、安详而宁静。
时光会把一切东西变旧、变老,人、物、甚至文字。在岁月的积淀中,一个又一个的“年”来了、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最适合回望与遐想,过去的成功、喜悦、失败、痛苦,都已落在了身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站在春天的门口,开始重新出发。
又一年了,又开始扫尘迎新。老家的老屋更老了,母亲的背都驼了,我想着弯腰举头艰难扫尘的母亲,眼睛就酸酸的,耳边满是母亲的话语:“扫尘是扫去一年的晦气,来年会有好运。”
是呵,新春来了,一切都会有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