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冰沁于心三清山云端听花开西海岸巨蟒出山 |
分类: 神州大地 |
【P1】从玉山南火车站,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达到三清山脚下,乘坐8分钟左右的缆车,再爬山三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与世隔绝”的三清宫。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却又是一个美妙而欣喜的过程。
【P2】为了拍日出日落,我们不得不背负约40斤的相机设备,还有水、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在如此负重的情况下,还要承受一天10多公里的爬山路程,身体的疲惫可想而知。山顶还没有宾馆,唯一可供我们歇脚的只有一个三清福地管理站。有限的房间与零星的帐篷,便成了我们过夜的去处。


【P3】我们是幸运的,凌晨三点多起床,虽然没等来理想的日出,却看到了唯美的晨雾。从日出前的蓝色,到日出时的金色,再到日出后的白色,那一层薄薄的晨雾,就像是一层巨大的纱巾笼罩着此起彼伏的山峦,有一种亦幻亦真的朦胧美。


【P7】雨雾天气在三清山是常见的。雨雾中观景虽然有些模糊,然雨中雾里即景却别有一番情趣。雨大时,透过雨帘看山,朦朦胧胧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山峰含糊,轮廓却粗犷;雨小时,雾气飞袭弥漫山头,山峰或被盖脸或被遮腰,盖脸如犹抱琵琶更显其妩媚,遮腰则腰带飘忽尤感其隽秀;雨停时,山岩古树虬松碧净无染,格外清新,奇石任人遐想,翠峰则秀色可餐。难怪散文家秦牧称三清山为“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P20】坐在缆车上,俯视,深壑森森林木给大地盖上一层厚厚的绿被,涧底顽石交迭,飞奔而下的急流被激起翻卷的浪花,咆哮着往下跌落;仰望,奇峰屹立,山石俏丽,悬崖上长出的直挺挺的松树犹如山花斜插在峭岩边,山石因此刚中寓柔。我们足不着地,一路风送雾伴,登上了海拔千余米的三清山。
【P21】司春女神位于南清园东北部,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整座山体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亿万年来,女神端坐山峰,默然注视芸芸众生,神态祥和。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称之为“司春女神”。


【P22】陈运和以诗赞其身:“女神从三清山下采药老人家走来,到如今这位置已多久查无记载,但百姓确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受玉帝盛怒终落入玉台。雨淋日晒,变为说不出话的石人再没法动弹,更使吐不尽情的后辈会时常缅怀”。


【P24】巨蟒出山,位于南清园游步道东北关口、距金沙索道上站上方1200来米,与女神峰相峙而立,为三清山标志性景观、三大绝景之一。犹如陈运和的诗所写:“一条巨蟒出山正扑向稀世奇景,却被女神用长藤勒成难以动弹的石形”。


【P25】巨蟒出山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峰身上有数道横断裂痕,但经过亿万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顶部扁平,颈部稍细,最细处直径约7米,状极突兀,形似一硕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腾空而去;在海拔约1200米的深山幽谷中一瘦奇石峰横空出世,如擎天玉柱昂首屹立,扶摇直上,耸入云端。


【P26】垂直高度128米,峰端略粗形似蟒头,峰腰纤细有若蛇身,云飞雾绕之时,蟒头窜动,蛇身微摇,形似一条巨大蟒龙,吞云吐雾,撼天动地,破地出山,昂然挺拔,直欲腾空冲天而去,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P31】
【P44】
【P45】阳光海岸景区,位于三清山的东部,所以又名东海岸,是三清山新开发的高空栈道1600米,景区南起三清山

中心景区南清园的禹皇顶,北至道教圣地三清宫景区的九天应元府并由此连接三清山西海岸景区形成了三清山核心景区环形栈道旅游线路。

【P48】西海岸景区是三清山最为惊心险秀的景区,平均海拔约1600米。据地质考察,三清山曾经三次被海水淹没。有人说,西海岸就是当年的海岸线。这是三清山乃至全世界高山悬空栈道最长、路面最平、视野最开阔的凌空云阁,观景长廊,是连通三清山南北山的金海岸、舒心阁的通道。


【P50】一路上绝崖峭壁,峻峰巉岩,连绵千米,逶迤数里;奇石巧岩,千姿百态,夹道奉迎;古松、香柏、红杉、鹃花,琳琅满目,映收眼帘;飞云流雾,仙风圣气,裹足拥身,抚面沁心,给人以“逍遥游西海,快活似神仙”的美妙感觉。


【P60】三清宫,历时1600多年,是三清山人文景观的集萃地,也是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馆”,共有观、殿、府、坊、泉
、池、桥、墓、台、塔等230多处古建筑及文物。这些古建筑及文物依据“先天八卦图式”精巧布局,是研究我国道教古建筑设计布局的宝地。
【P62】三清宫景区的景点造型设计非常特别。这里的建筑规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却有很高的造诣。风雷塔的设计、龙虎殿的选址等,都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运用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交融,不分彼此。


【P65】詹碧云藏竹之所,位于三清福地纠察府南30余米,是三清福地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明代古建陵冢。墓地全部用花岗岩麻石干砌构筑,造价高昂,非寻常人所能建就。其构造因山制形,依山为陵,拾坡而上,前陵后寝,共建五层。玄宫前设台阶五级,墓门外设石阶十三级,隐含有“九五”之尊、脚踏十三行省的意思。


【P66】从前一直被人们误以为是一个全真道士的羽化坛,故又名方士羽化坛。但因其建筑规格和造价成本,今据民间传说和考研,认为是明代第二代皇帝、《明史》记载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脱生逃亡晚年藏身三清山时所建改名换姓的隐陵。
【P68】冲虚百步门,为三清山明代古建遗存景物之一,始建于天顺七年(1463),为花岗岩石桶券拱型石砌构造,仿古代城门微缩建置。过百步门、浮云桥往上即是长达50米十分陡峭的百步岭,古人在此筑石阶近百级,故称百步岭。登上百步岭就进入到三清福地天门门坊了。
【P70】风雷塔,位于三清山龙虎殿北的悬崖上,前临深谷,气势雄伟,系宋代建筑。塔以悬崖之上巨石为基,用整条花岗石仿唐宋楼阁式六层六面实心雕凿而成,与塔基拼接得天衣无缝。塔身六层,加塔顶宝葫芦共七层,古朴玲珑,千百年来迥秀屹立,岿然不动,是三清山风景明珠,古建石雕艺术的珍品。


【P75】
【P80】同行队友给我拍的高大上的工(装)作(逼)照~~
地点:江西省 上饶市 玉山县 三清山
时间:2015年5月21-23日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 、 EF 24-70mm f/2.8L
USM、TS-E 17mm f/4L
摄影:冰沁于心
作者简介
冰沁于心公众微信:
了解更多旅途趣闻,请关注我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