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沁于心】内蒙古:呼市独具特色的伊斯兰风情街

标签:
冰沁于心内蒙古伊斯兰风情街清真大寺旅游 |
分类: 神州大地 |
【P1】伊斯兰风情街,建筑极具特色,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P2】由于回族人口在这里居住得相对集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回族经济、文化、历史氛围,回民区也因此而得名。1950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归绥市回民自治区正式成立,它是中国市辖区中第一个回族自治区,后又在1956年改名为呼和浩特回民区。
【P3】伊斯兰特色风情街南起旧城北门、东至中山路西端、北接新华大街,全长1150米,是纵贯呼和浩特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
【P4】这条街的改扩建工程由美国龙安集团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借鉴中亚诸国特别是土耳其、伊朗的建筑风格,同时结合中华建筑文化特色。
【P5】就连马路边上的路灯,也是极具特色,乍一看有点像某种动物的头部,在蓝天白云之下,还略显可爱。
【P6】这里涌动着的时代气息,穿着入时的人们穿梭在色彩斑斓的霓虹广告之间,滚滚车流行过宽阔的路面,北京王府井百货、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假日酒店、国美、苏宁、华夏银行等著名国内外商业品牌云集于此,内蒙古维多利购物中心、内蒙古天元商厦、民族商场等本地商家更是星罗棋布,休闲购物的市民流连在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形成了以大型超市、商场、酒店、商务中心为主的综合性商业圈。
【P7】油不浪儿、蜜麻叶、油酥馍、干垫儿、炒面、拉面、拌汤、烤羊肉串等民族饮食、风味饮食、特色饮食在这里形成专业市场,推动了内蒙古民族餐饮文化,让国内外宾客流连往返,大快朵颐。
【P13】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街东侧的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原有8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它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座东向西,正对大门是庄严肃穆的圣殿。
【P14】踏入寺门,在大殿南侧看到一座碑亭,这里存碑7面,其中尤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最为闻名。
【P15】大殿殿门朝东,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文字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内壁上写有经文,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藏有《古兰经》30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
【P17】这个正在装修的礼堂,与旁边颜色艳丽而鲜明的礼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该没人能看出来,其实那座看上去很新很艳丽的礼堂,才是这座清真大寺里最古老的建筑。
【P18】这一天,我们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四个人居然进了这座清真大寺,何况还有一个女性朋友穿着短裤走了进去。据说所知,清真寺是不允许穿短裤特别是穿着暴露的人入内的,且当地朋友告诉我,这座清真大寺平时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就连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曾进去过。所以,我们是幸运的,而且是极其幸运。
【P19】在礼拜寺正前两门之中,呈六角形,每年伊历九月进入斋月时,阿訇乡老登楼望月以定斋月始末故名望月楼。它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它与门前的木牌坊、汉白玉石桥和大影壁组成一个庄重、瑰丽的入口。
【P20】这是一座位于中山西路清真大寺广场的典型伊斯兰建筑,这座宫殿式建筑自建成后,便成为一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
时间:2012年7月12日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