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青岛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一方面,早在约距今四五千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族原始居民在青岛居住,齐长城也有遗迹在青岛;另一方面,光绪年间(1891年)是青岛建制之始,后来德国人占领青岛,到现在才100多年的历史。
但,青岛却有着它固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典型的就是传说中的“四少六怪”。
第一少:交警少
青岛的交警抓住了最关键的东西,是真正的管理,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有潜规则的表面管理,青岛不是“靠罚款提高当年财政收入”。举个例子,治理超载那是真的治超,某一辆车从站口过时如果超载,那不是罚款,更不是重罚,而是卸货,没有什么商量的卸货。

第二少:自行车少
青岛不像北京这样比较平坦,青岛属于丘陵地形,上坡下坡较多,骑自行车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所以在青岛几乎很少看到自行车。

第三少:防护栏少
据说青岛的治安非常好,犯罪率低,外地犯罪的人也不敢逃到青岛来,因为青岛三面环海,来了就几乎出不去了,所以青岛居民的住宅楼出了一楼外,其他楼层很少看到防护栏。
第四少:美女少
其实青岛并不是一个美女少的地方,只不过青岛的美女很多都已经不在青岛本地了,有句话叫“一等美女嫁老外,二等美女港澳台,三等美女北京上海,四等美女在家看海”,我去青岛的这几天,说实话,见到的美女真的不多,但这为数不多的几个,几乎身边都是老外。也有朋友说我去的时候不对,想在青岛看美女,一得夏天去,二是不能海边看。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第一怪:老区房顶红瓦盖
青岛有很多外国留下的老式建筑,极具欧陆风情,其建筑多为红瓦顶。

第二怪:骑车没有走路快
青岛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特别少,青岛是山地城市,上坡下坡特别多,单行线多,造成了看似很近的路也必须绕很大的弯,车子才能到达。

第三怪:身穿泳衣走在外
青岛有六大的海水浴场,人们去洗海水浴的时候,一般是在家中穿好了泳装,然后穿行在大街小巷直奔浴场。

第四怪:啤酒装进塑料袋
青岛人在夏季每人每天大约要喝2到3斤啤酒,青岛啤酒集团为了让人们每天都能及时品尝到新鲜的啤酒,因此将啤酒装进了塑料袋,这样即节约原材料,又可以方便大家。台东酒吧街因为和青岛啤酒一厂仅隔一条马路,一到晚上就非常的热闹,本地人、游客、老外都来此地喝酒,原浆、纯生,这里是都是论斤卖,都是一厂直接出来的,所以味道非常棒。

第五怪:东西南北分不开
青岛是山地城市,没有一条路是正南或是正北的,在青岛问路,当地人不会告诉你往东走或是往北走,只会告诉价钱到第几个路口往左拐或往右拐。
第六怪:管姑娘叫小嫚儿
嫚,地方话,意思就像妮子,丫头,闺女一样。一般未成年的小嫚儿,成年的叫大嫚儿。如果你在青岛跟一成年女性问路,只要你管她叫大嫚儿,她一定会很热情高兴地给你指路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