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05)
(2023-11-11 08:40:13)
标签:
纪实时尚 |
郑翻钢的前半生(105)
公元1976年10月24日,晴空万里,白云如玉,天虽然有点冷,但与往日却大不相同,太阳的光芒照在人们的身上,还是暖洋洋的。时令正是农村秋收的末位季节,沉甸甸的稻穗,散发出米的芳香,前所未有的农业大丰收已胜利在望。稻田地里小伙子们一个个都脱光了上衣,背对着太阳,汗流夹背地在收割水稻。每个人都摆出了像要比赛的架势,镰刀在他们的手里变活了,像一条飞舞的银蛇,闪光掠影,刀尖一勾,一缕缕稻子就服服帖帖地钻进他们的手掌心,唰唰唰,只见镰刀过处,金黄色的稻子纷纷倒下,捆稻子时,只见他们单腿跪,手一拧,稻子就捆好了。随之在他们的身后出现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稻捆,稻捆与稻捆之间距离相等,三步一捆,分毫不差。姑娘们也不示弱,有的人割得竟比小伙子还要快,心灵手巧,先割完的人,到了地头,歌声笑声不断地从她们中间飞扬出去。
郑翻钢作为团总支书记,虽然是脱产干部,但在大忙的季节里,他是不能坐观等望的,他可以不像成人劳力那样整天在里干活,但农村热火朝天的的收割季节,还是吸引了他,他拿起镰刀,自愿地参加了第一小队的收割水稻劳动。因为他生长在农村,对于普通农活,虽然不能说是全会,但干起来还是不犯愁的,他和其他人一样,汗流夹背地你追我赶,一会儿的功夫,一排排割下来的水稻在他的身后,躺的整整齐齐,就在他干得起劲的时候,村中心的广播大喇叭传来了“郑翻钢,听到广播后,请马上回大队来!”
“什么事,大惊小怪的。”郑翻钢自言自语着……郑翻钢拎着镰刀在坎坷不平的稻田埂上往大队走去。
“你可回来了,若不然还得溜我一趟。”大队通信员尹大既感谢又怨恨地说:“我看你还真挺难找的,听到广播就马上回来呗。”
“我听到广播,立刻就动身往回走啦!”郑翻钢辩解着。“谁找我啊,什么事?”
“大官(指季书记)让你写什么材料。”尹大用手指了指办公室。郑翻钢来到办公室,见季书记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攥着笔,看样子是在写什么。
“我可不是这块料,还没写五十个字,就憋的我满脑袋冒汗。”他停了停又说“你回来就好了,若不然的话,我的脑袋不憋成两半也好不到哪里去,来来来……”他用手指了指放在办公桌上的笔和纸说:“赶快把!”
郑翻钢纳闷地问:“写什么呀?”
“啊,对了,今天下午三点钟,中央召开广播大会……
对于季书记交给他的任务,理没理解都得写,接不接受都得完成,于是他伸出左手看了看表,已经是十二点二十分了,离开会的时间只有四个多小时了。
(20231109)
何为执念
爱而不得,放而不舍,求而不能,失之不甘,是谓执念。
读了佛经千百遍,但佛却没能告诉我们“放下”二字究竟该如何落笔。人生就是个不断得到与失去的过程,我们没有永恒的生命,也没有不老的青春,时间到了,该老的会老,该走的会走,我们终不过是时间的过客,即为过客,又何必执着。但是所有人似乎都长了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所以说怎么才能放下,很多人不知该如何回答,建议去听春天风声,夏天蝉声,秋天虫声,冬天雪声,白昼听琴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去看,看壮阔昂扬,可见长河落泪,大漠飞烟的敦煌,去看看,丹青水墨般秀美的江南,去看看被白雪覆盖,洁白如羽的长白山,去看看众生,去找自己,等你回来,一切都自会明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