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1)
(2022-12-15 09:22:03)
标签:
杂谈军事 |
为了谁(1)
退休之后闲赋在家,每天只吃两顿饭,一般情况下,下午四点钟左右就吃完晚饭了。饭后有时在园区里溜溜弯,有时到园区外面走走,目的是消化掉吃进胃里的食物,天长日久,发现园区对面东站小学的马路上,一到五点多钟,那真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天气暖和的季节,这样的情景还算可以,天冷了,这场面似乎特别的显著。
不用说,也无需问,人车拥挤的原因都是因为家长接孩子放学回家所造成的。夏季昼长夜短,学生放学天还没黑,大一点、家近一点的学生,自己可以回家,冬季就不行了,天冷穿得多,天黑视线不好,家长基本上都要来接孩子,所以就造成的人车拥挤的场面。
在接孩子的人群中,路远的都开车,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车的,就骑电动车,偶尔也有骑自行车的。如果站在学校门前仔细观察,上至手拄拐杖的老人,他们虽然自己走路都很吃力,但心里惦记孩子,还是要亲自上阵。那些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瞪着一双双老眼昏花的眼睛,期盼着孙子们从校门口跑出来;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或三五个围在一起,议论着孩子在学校的趣事,或独自站在马路边,拿着手机不停地按动着。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地想,这都是为了谁?为了国家,为了父母,为了下一代……
接孙子的老人们,是为了减轻自己儿女的负担,若说是为了孙子的成长,那是不现实的,因为等孙子成材时,他们早不在人世了。接孩子的父母们,那是为了孩子,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成长。难怪有人比喻说,学校门前是人山人海,养老院门前是空无一人,进而完全可以看出,这究竟是为了谁?
(20221213)
军事;窃符救赵
周赧王57年(公元258年),秦国大举攻赵,赵国国都邯郸危在旦夕。赵国派出使臣请求外援抗秦。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军十万救赵。秦王听到魏国出兵,即派使者威眯魏王。魏王迫于秦国压力,便令晋鄙屯兵邺城(今河北临潭)停止前进。
平原君赵胜是魏国信陵君无忌的姐夫。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焦急,派人请信陵君说服魏王,令晋鄙火速救赵,信陵君虽多次请求魏王,但因魏王害怕秦国,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信陵君无可奈何,便率所属食客,准备去到赵国同秦军硬拼。路过夷门时,平时受信陵君优厚待遇的看门人候赢对他说:您这样做,犹如以肉授虎口,怎么能成功呢?接着献计道: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为魏王宠爱,她能将兵符窃出。我还听说:您(信陵君)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愿为您效力致死亦在所不辞。若向如姬求助,就能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兵权,达到退秦救赵的目的。
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兵权和调动军队的证明物。它分为两半,一半留在君主手中,另一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动军队时,需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信陵君采纳了候赢的建议,通过如姬得到了兵符。候赢又向信陵君说:假如晋鄙验合了兵符不交兵权给您,而再去请示魏王,这事就危险了。我有个朋友,是杀猪的,叫做朱亥。此人是个大力士,可随同您一起去。若晋鄙愿交兵权,很好,不交就叫朱亥把他杀掉。于是信陵君持着兵符,带上朱亥至邺城。晋鄙合符后对信陵君说:我拥有指挥十万之众的兵权,您怎么只身来取而代之呢?朱亥听到晋鄙不交兵权,当即从袖中取出藏好的四十斤重的铁椎,杀了晋鄙。信陵君夺了晋鄙兵权,并下军令道:“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然后率领挑选出的八万精兵,赶赴邯郸,击败了秦军,救了赵国。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