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机会

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长学校 |
人民日报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你算过能陪孩子多久吗?
人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相当于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足够了。
每个格子代表一个月。”
看完是不是心里咯噔了一下?
其实从小到大,父母能朝夕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不多。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最优物质,实则不是的。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也是陪伴。
趁孩子还小,多陪陪他,否则错过了就真的回不来。
父母陪伴的缺位会成为孩子终身的遗憾
每当孩子说:“陪我一会,好吗?”家长总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
每当孩子上学后,家长总是很兴奋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家孩子就交给你了。”
由于工作压力大,越来越多的父母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移交给了老人等第三方。
可是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陪伴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谈话节目《不想听,特想听》里,有这样一对母子:
儿子是时尚公关,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可回到家里,他就变得很沉默。
他为了拿下订单,陪客户喝酒喝到进医院,父母也全然不知。
母亲哭着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为什么不回家?
儿子说了句直戳她心窝的话:从爷爷奶奶去世那天起,我就没有了家。
当一个孩子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他就会在心里筑起一座城墙,阻隔了与父母的交流。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其实就是藏着父母缺失的陪伴。
我们很多时候,总以为自己赚钱养家,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可实际上对于孩子而言,成长过程中最为珍贵的是父母的陪伴,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补偿的。
作家王安忆曾说过:“生命不过就是一场记忆。人生很多事,是因为你记得,它才存在的。童年失去的陪伴,是花千金万两也买不回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父母陪出来的。
主持人杨澜曾在一次演讲上,讲过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
她说自从孩子出生后,她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有一次因为工作的原因,她出差了整整一个星期,出差后回到家里,孩子先是背着她不说话,最后哭出声来。
于是她给自己下了一个死命令:放下工作,专心在家陪孩子一年。
那一年的陪伴,杨澜给了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
她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我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去陪孩子,造成的亲情缺失是后天不可弥补的。”
在杨澜的陪伴和教育下,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和妈妈成为校友。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这一份陪伴,不仅给予了孩子情感上的满足,更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样的人,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穷养富养都不如陪伴。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从陪伴开始的。
陪伴不是陪着而是走进孩子内心
有不少家长疑惑:
“在陪伴孩子面前,我们从没有懈怠过,一有时间就陪在他身边,他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按理来说,他应该比许多孩子幸福,可却总是在我们面前发脾气,说他两句就大哭大闹,让人很是头疼。”
这样的陪伴,看上去父母并没有错,但却不是孩子需要的。
因为孩子的任性、发脾气,其实就是他内心缺乏安全感的直接写照,就是为了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这样的陪伴,其实就是伪陪伴。
虽然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满足他的物质需求,但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给孩子以情感上、精神上的安慰。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很有可能毁掉孩子的潜力与努力,破坏亲子关系。
敷衍太过,回应太少,一边陪着孩子,一边却做自己的事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期望太高,耐心太差,经常拿孩子做比较,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是又打又骂。
说教太多,过于权威,不尊重孩子,总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只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别把“陪着”当成“陪伴”,孩子需要的是用心和尊重的陪伴。
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请走进孩子的内心。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定要珍惜
一位作家说过:“父母的保质期很短,只有10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都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她也说过自己朋友女儿的一个故事。
这位作家第一次见朋友女儿的时候,她才8岁,不仅字写得好,画画也很厉害,聪明得让人忍不住欢喜。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女孩18岁了,她和男友同居,喝酒抽烟样样行,身上还纹着刺青,总是习惯性地对外人露出不屑的眼神。
8岁到18岁这10年的时间里,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这10年,孩子会经历很多诱惑,也会面临许多挫折,如果这时候父母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没有及时做好该有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很难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
这世上,什么都会过期,为人父母也是会过期的。
所以,在父母这个角色还有效的时间里,在这黄金的10年里,一定要陪伴孩子,完成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让孩子打好人生的基石。
父母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将来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走得更快、更远。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以身作则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育儿先育己。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
要想孩子如何做,我们先要做出来;
要想孩子养成怎样的习惯,我们先要具备那样的习惯。
“上行”为善,“下效”自然也会为善,父母自己做好了,孩子也就做好了。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最优质的教育。
所以,在陪伴孩子,在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下面这三个原则:
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严以律己,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
懂得只有正己才能化人,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必须摒弃错误的言行举止,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不断修正和学习,实现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孩子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父母活得漂亮了,孩子自然不会差到哪去。(来源于教师之窗,作者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