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长学校 |
“带孩子实在是太无聊了,每天都要围着孩子转,孩子又不会说话,只能自己一个人忙来忙去……”亲戚家的妹妹的娃娃快到一岁了,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和我们抱怨看孩子实在是太无聊了。
因为她的日常就是给孩子吃饱喝饱,然后让孩子好好睡觉,一整天几乎要围着孩子转来赚去。本身这个妈妈就话比较少,加上家里人都去上班,就妈妈一个人在家陪着孩子,自然而然自己就会觉得特别寂寞和无聊。
我给这位妈妈提建议说,“你可以尝试着和孩子沟通呀。”没想到这位妈妈不以为然,“孩子才不到一岁,我说什么他也听不懂,说了也等于对牛弹琴。”
确实很多家长都有这个误区:认为孩子在一岁之前年纪太小,他们不懂爸爸妈妈在说什么。而有些妈妈跟孩子讲话就像在自言自语一样,所以有些家长很少会和孩子讲话沟通。
孩子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许他们当时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是孩子会观察妈妈的表情和神态以及相关的语言,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也会多多少少受到语言的熏陶。
不要以为还是听不懂,妈妈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长大后孩子这些差距其实非常明显!
一、妈妈话多的孩子说话更早
孩子年纪虽然小,但其实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虽然理解不了语言的含义,但是每当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会观察妈妈的行为以及表情。
而且在与家长之间的互相沟通中,孩子也能多断续续的理解妈妈每个神态和语气的含义。也更能得到语言氛围的熏陶,更容易比那些不常与家长沟通的孩子学会说话。
二、妈妈话多更容易给孩子足够的安全
和孩子讲话最主要的并不是教给孩子学会怎样运用语言,而是传递一种妈妈的爱和珍惜。比如妈妈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妈妈轻柔的话语以及温柔的动作安抚,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相反,如果妈妈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换尿布的动作,很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程度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妈妈如果在行为动作中加以语言的辅助,会让孩子非常有安全感,能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用心和温柔。
而且即便是孩子听不懂妈妈在讲什么,但是如果宝宝一直在哼哼唧唧,妈妈一直能够给予回应,孩子也能感觉得到自己被关注。
三、经常和孩子沟通的妈妈更容易让孩子得到智商的发育
孩子在听妈妈讲话的过程也是在转动脑筋的过程,他们在接受语言教育时不光要观察对方的神态,动作以及表现,还会转动小脑筋去思考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孩子能经常听到妈妈的讲话,那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更早到去接受语言发育。记忆单词与句子本身就是一种开发智力的行为,孩子能够更早的了解自己应该怎样去记忆,自然也是一种智力的提高。跟着熊仔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