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低教育重心或是改善农村教育的重要选项

(2022-03-16 10:28:19)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政策,是,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空壳学校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的农村教育还是呈现出每况愈下的趋势。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局部改革已经治不了农村教育的顽疾,结构性调整、降低农村教育重心或许是重要选项。

    有个REAP调查必须引起关注。几年前,一项针对农村幼儿认知水平的调研由REAP负责,历时两年(2013年2015年),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贝利测试。测试对象是陕西省的1808名630个月大的儿童,涉及174个乡镇351个村庄。上述测试结果显示,陕西省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而在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这一比例高达55%。2015年,REAP在河北农村进行了第二次贝利测试,55%的孩子认知发展滞后。云南边远地区的测试结果更加令人惊讶,超过60%的孩子没有通过贝利测试。

幼儿认知滞后意味着什么?国际广泛认可的“1000天理论”认为,生命最初1000天是脑智发育的黄金期,一个人两岁半时的IQ(智商)决定其终身的IQ值。这意味着,那些未能通过贝利测试的孩子,如果在其生命最初1000天内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这种认知滞后的状态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当一个人的IQ低于90时,很多工作是无法胜任的。这些孩子可能在初中阶段就因为认知能力不足而辍学,在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也很难适应未来科技进步的需要。给他们未来的教育、就业、生活带来巨大障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信号,根据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量表按照国际标准智商分数分布图,认知滞后的正常比例大约为15.87%。而我国农村调查的数据55%60%,超出正常比例40多个百分点。按每年出生2000万人计算,农村占40%即800万人,认知落后的孩子有可能达400这就意味着这么多孩子在未进入幼儿园和学校大门之前就已经掉队了,后面的工作你无论多么努力,都将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

造成农村儿童认知落后有三大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家长的遗传与文化素养在相对下降。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专科学历以上人口已达15%,几乎全在城镇工作或居住,很多农村父母连高中学历都不具备。农村考上大学的都不回来了,能挣钱的在城里都买了房子,剩在农村的无论从遗传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没了优势。

二是监护人缺乏正常的刺激性养育行为。在REAP的研究样本中,约40%的幼儿由母亲以外的其他人照顾,其中奶奶是最常见的非母亲监护人。《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留守儿童总量达到6100万人,这些孩子面临教育和亲情的双重缺失。大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读书、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之类的智力刺激。母亲陪伴的缺失,是造成幼儿认知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越来越多。虽然房子越建越好,学生越来越少,乡镇干部、老师、农村稍微有点经济能力的家庭都让孩子到县城去上学了,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教师整体素质不强,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也不到位,诸多劣势的叠加,光有表面的均衡和校舍的漂亮是解决不了关键问题的。

降低教育重心或是改善农村教育的重要选项。我国有句老话“3岁看大”。国际上有广泛认可的“1000天理论”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

所有孩子3岁前都十分重要,农村孩子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农村孩子养育的最短板,在这个时期给予适度干预和正确引导,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农村教育应该降低重心,将重点3岁之前,当孩子大脑发育进入相应稳定状态,出现了大量认知落后的孩子之后再去教育,纵使是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将无力回天。因此,农村教育改革一定要抓住“牛鼻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