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视点.争鸣 |
2021年,带给家长最具有冲击力的事情,我想一定是:双减。
2022年,才刚开始,教育局又一重磅出击。
1月20日,宝山区教育局印发《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2022年工作意见》,强调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严格控制在5%以内,切实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该通知,是上海的首个民办在校生人数限制令。
虽是上海首个,但却不是孤例。
近日,北京市印发的《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也对民办在校生占有比例进行了要求:
除了上海和北京,湖南、江苏、四川等地教育部门之前也曾调整过民办与义务教育的占比:
相比之前民办学校报考热,近2年来随着民办摇号和双减政策,民办的热度可以说如同兜头浇下凉水,急速降温,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招生人数在变少
我们先来看看2021年上海各区民办中小学的招生情况。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官方统计,2021年全市共33.35万学生参加幼升小、小升初报名信息登记,其中5.77万学生报名民办学校,占比17.3%。
这个信息登记人数数据,同比往年差别不大,但民办报名比例都有所上升,尤其是民办初中,涨了5.47%,这或许与近两年家长对于“仅50%孩子能进高中”这一比例较为关注有关。
虽说报名比例有所上升,但是民办的招生人数却是在整体下降的。
我们再来看看近7年,上海民办小学报名人数柱状图:![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从图中能直观感受到民办小学报名人数的变化:
2015年至2017年,报名民办小学的数据一直呈现增长状态,直到2017年报名人数竟接近4万人!
2018年,报名民办小学的人数比2017年少了接近一半,受“公民同招”政策影响较大。
从2019年开始,报名民办小学热度稍有上涨,但涨幅较小。
二、热门民办转公办
广州教育圈一声惊雷炸响
广州市教育局一则《广州广雅实验学校转办为公办学校》的公告,一夜之间改变了它长达19年的民办身份,并停止了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的民办招生。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民间都知道,广州广雅实验学校是“广雅系”的一员,是广州“四大名校”之一广雅中学的“亲儿子”,2002年由广东广雅中学工会创办。
读了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就有一条半腿迈入了广雅高中。过去该校有70%的左右的学子升入广雅高中。
在广州历年中考“喜报”中,必有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的名字。截至2020年,该校七科平均分连续15年名列前茅,其中6年名列广州市第一名。
转制后意味着该校不再享有自主招生权,要纳入公办初中多校划片,按电脑派位方式分配学位。
这样的惊雷,在“魔都”上海更早地炸过了。
去年,浦东最牛初中——民办张江集团学校转制,成为一所公办初中。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张江集团学校“年龄”不大,从2006年开始招生,却迅速崛起为浦东最好、上海前五的民办初中。中考均分排名仅低于华育、兰生复旦。
与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类似,它是“上中系”一员,上海中学“亲儿子”。
上海、广州“名校办民校”的急刹车,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往西,今年6月四川紧急叫停了眉山天府新区恒邦嘉祥外国语学校的招生。这所能提供3000个学位的民办学校,没等来9月1日的首次开学,就被撤销了办学许可证,并由民办转设为公办。至此,高歌猛进三十年的民办教育,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
近些年来,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教育逐渐变得畸形,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
整合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和硬件教学条件的民办名校,选择生源的时候是掐尖的。
按照过去的模式,民校招生,通常都是超额报名,学校通过各种面试笔试挑走前10-20%的孩子。
这些掐尖的孩子本身资质就好,再配上好老师更能出好成绩,而这些选拔全都是建立在不公平之上的。
至于旁边的菜小菜中挑不到好学生,只能一直菜下去,造成了牛校越牛,菜校越差局面,甚至可以说是民办越牛,公办越差的局面。
生源越好,民办学校的成绩越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学校的成绩也会更好,形成了“马太效应”。
这种情况和课外补课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加剧教育内卷和教育资源不均衡。
“双减政策”截断了课外培训,对“高速付费”零容忍,断了大家通过“氪金买装备”从而跑赢教育这一赛道的念头,让优质的教育资源绝不按钱分配;
而“民办”退热,限制民办招生人数,则让大部分学生都在同一跑道上,接受趋于一致的教育资源的培养。涨分风暴刘权坤
2022年,才刚开始,教育局又一重磅出击。
1月20日,宝山区教育局印发《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2022年工作意见》,强调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严格控制在5%以内,切实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该通知,是上海的首个民办在校生人数限制令。
虽是上海首个,但却不是孤例。
近日,北京市印发的《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也对民办在校生占有比例进行了要求:
完成“公参民”学校治理等各项民办中小学治理任务,确保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各区控制在15%以内。
除了上海和北京,湖南、江苏、四川等地教育部门之前也曾调整过民办与义务教育的占比:
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调减至5%以下,且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家长们不禁猜测:民办学校要终结?01“民办”式微,热度渐退
相比之前民办学校报考热,近2年来随着民办摇号和双减政策,民办的热度可以说如同兜头浇下凉水,急速降温,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招生人数在变少
我们先来看看2021年上海各区民办中小学的招生情况。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官方统计,2021年全市共33.35万学生参加幼升小、小升初报名信息登记,其中5.77万学生报名民办学校,占比17.3%。
这个信息登记人数数据,同比往年差别不大,但民办报名比例都有所上升,尤其是民办初中,涨了5.47%,这或许与近两年家长对于“仅50%孩子能进高中”这一比例较为关注有关。
虽说报名比例有所上升,但是民办的招生人数却是在整体下降的。
我们再来看看近7年,上海民办小学报名人数柱状图: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从图中能直观感受到民办小学报名人数的变化:
2015年至2017年,报名民办小学的数据一直呈现增长状态,直到2017年报名人数竟接近4万人!
2018年,报名民办小学的人数比2017年少了接近一半,受“公民同招”政策影响较大。
从2019年开始,报名民办小学热度稍有上涨,但涨幅较小。
二、热门民办转公办
广州教育圈一声惊雷炸响
广州市教育局一则《广州广雅实验学校转办为公办学校》的公告,一夜之间改变了它长达19年的民办身份,并停止了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的民办招生。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民间都知道,广州广雅实验学校是“广雅系”的一员,是广州“四大名校”之一广雅中学的“亲儿子”,2002年由广东广雅中学工会创办。
读了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就有一条半腿迈入了广雅高中。过去该校有70%的左右的学子升入广雅高中。
在广州历年中考“喜报”中,必有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的名字。截至2020年,该校七科平均分连续15年名列前茅,其中6年名列广州市第一名。
转制后意味着该校不再享有自主招生权,要纳入公办初中多校划片,按电脑派位方式分配学位。
这样的惊雷,在“魔都”上海更早地炸过了。
去年,浦东最牛初中——民办张江集团学校转制,成为一所公办初中。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出路在哪儿?](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张江集团学校“年龄”不大,从2006年开始招生,却迅速崛起为浦东最好、上海前五的民办初中。中考均分排名仅低于华育、兰生复旦。
与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类似,它是“上中系”一员,上海中学“亲儿子”。
上海、广州“名校办民校”的急刹车,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往西,今年6月四川紧急叫停了眉山天府新区恒邦嘉祥外国语学校的招生。这所能提供3000个学位的民办学校,没等来9月1日的首次开学,就被撤销了办学许可证,并由民办转设为公办。至此,高歌猛进三十年的民办教育,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
02民办“退热”是保证教育的公平
近些年来,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教育逐渐变得畸形,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
整合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和硬件教学条件的民办名校,选择生源的时候是掐尖的。
按照过去的模式,民校招生,通常都是超额报名,学校通过各种面试笔试挑走前10-20%的孩子。
这些掐尖的孩子本身资质就好,再配上好老师更能出好成绩,而这些选拔全都是建立在不公平之上的。
至于旁边的菜小菜中挑不到好学生,只能一直菜下去,造成了牛校越牛,菜校越差局面,甚至可以说是民办越牛,公办越差的局面。
生源越好,民办学校的成绩越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学校的成绩也会更好,形成了“马太效应”。
这种情况和课外补课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加剧教育内卷和教育资源不均衡。
“双减政策”截断了课外培训,对“高速付费”零容忍,断了大家通过“氪金买装备”从而跑赢教育这一赛道的念头,让优质的教育资源绝不按钱分配;
而“民办”退热,限制民办招生人数,则让大部分学生都在同一跑道上,接受趋于一致的教育资源的培养。涨分风暴刘权坤
前一篇:正月剃头,舅舅的死亡率有多高
后一篇:日本妈妈的十条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