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34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卫东:办一所静一些的学校

(2022-02-19 07:40:37)
标签:

转载

分类: 呐喊.建议

 现在,我们太需要,也可以追求这样一种办学方式和生活方式了:静。

没有比当前这个时代更需要静下心来办学了。

我们甚至盼望着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部清零,休息一下。

然后重整行装、再提精神,沿着我们心中的路,在一所我们真心喜欢的学校里,向前走。

我们需要真正回归“为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点滴”的至真追求,把握好孩子的每一次脉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或者古典些、或者现代些,或者严肃些、或者活泼些,总之,合适就行,去因材施教,实施有效的教育;然后,静等花开。

影响老师静气的,不仅是环境,包括工资、福利;更多的则是他们在这所学校里的心理地位,也就是受尊重程度,用时髦的话,叫做“获得感”、“价值感”“幸福感”;这三者,其实是有逻辑关系的:因为获得,所以感觉有价值;因为价值显现,所以感觉幸福。当然,还有老师们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心态。

教育的静气,很大程度上来自校长的定力。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再经典不过。静静地办学,需要每一位校长,着力去凝铸“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着力去滋养“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恬淡,着力去培育“大功告成,必定有我”的豪气。进而逐渐壮大气场,引导老师们都能学会沉下心来做教育的神闲气定。

教育的静气,来自于校长的“俯下身子”。校长万万不可做“家长”,而要俯下身子做兄长。当校长俯下身子的时候,他与老师们、孩子们和家长们就近了。“俯下身子”这个姿势非常好,足以把泰山拉到办公室,足以把长江引到家门口,足以使千吨的怒气顷刻烟消云散,足以使光年的距离成为咫尺。我一直在这样做。我这样做,为我赢得了众多的赞语,更多的是让我找到了我做校长的最佳姿势和最佳气势,并且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好心情。

我做东门路小学校长时间不久,但我已经被它深深的吸引。

我想,静静地办学,就是用心成就东门路小学的每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还有每一位家长。就像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中吟唱的那样:“还有一位老船长”。

静静地办学,需要东门路小学每一位老师像我一样,都“放低身价”做教育。

但最终,东小的办学,需要作为校长的我学会“委婉而优雅的退出”,让老师和孩子们形成这样一种常态的心态:自己找到办法。

办法在哪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办“恬静教育”。

“恬静”二字,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恬静”二字:“恬”,从心,从舌,就是要用心做教育,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能对学校发展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认可,认同;“静”,从青,从争,则更多体现为东小教师、学子对梦想的孜孜以求。

淡泊名利是为恬,秉持初心即为静。恬静教育,本质上说,是一种以静制动的教育。恬静,就是东门路小学办学的核心理念。我们把“恬以修德,静以笃学”作为校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

恬静教育就是把心安放,文火慢炖的教育;就是不忘初心、真实可鉴的教育;就是不跟风、不追风,内化于心的教育;就是根植中华传统文化、链接世界与未来的教育;就是具有激情、真情和冷峻力量的教育;就是既培养人文情怀,又具有信息化素养和现代意识的教育;就是怀揣梦想、砥砺前行的教育。

恬静教育,就是静下来的教育,能让所有人都有发言权。

让孩子们学说话。鼓励孩子们从胆小腼腆,逐渐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际能力,能言善辩,思维敏捷。

让老师们善说话。给教师以充分的话语权。没有老师们自主自愿、广泛充分的参与,学校办不好。我们必须试图形成“不问校长问老师”的常态化,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治校。对于学校全部事务的处理,遵循的原则是“集思广益”和“和而不同”。

让家长们能说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有效的教育环境,一定是“校园为轴心,家校距离为半径”的“同心圆”;真正有效的学校教育,一定是以家长为牢固的同盟军的教育。

静静地办教育,需要不断充实“恬静”的内核:一是“静”,就是把教育做到师生、家长、社会的内心深处,沁人心腑,让人感到“静”的力量。二是“化”,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满足教师需求;以“文”化人:化学校、化教师、化学生、化心灵;逐步实现学校外显环境、内淀环境的硬化——绿化——美化——信息化——文化——人文化。三是“美”。就是培养学生的规矩美、经典美、习惯美、梦想美,引导学生追寻美、塑造美,办美的事,做美的人,进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我感觉,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美的教育。我把习惯美作为向美的核心。

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也是孩子们将要奔去的地方。静一些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三懂一有”素养:从文化知识学习的角度,孩子要“懂经典”,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努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汁水;从学习做人的角度,要“懂规矩”,从小做遵纪守法之人;从学会与人相处的角度,要“懂包容”,从小学会宽容,容纳别人,宽宥别人;还要有梦想,在寻求学业进步的过程中,思索“我长大了干什么”。

老师们是实施恬静教育的主力军。静一些的教育,要引领老师们走“三有一懂”的幸福成长路径:从做人的角度,要“有良知”,这是比责任更落地的发展目标;从处事的角度,要“有格调”,这是新时代中国教师应有的崭新风貌;从授业教学的角度,要“有文化”,中华传统说法 “教师是文化人”,老师们要知书达理,通情达理,文以达理;从追求人生幸福的角度,老师们要“懂生活”,这包括夫妻忠诚,孝敬老人,有愉悦身心的、常态化的音乐、体育、旅游爱好,有生活的情调等等。

实施静一些的教育,还要构建“同心圆”文化,打造家教共赢的立交桥。家长资源是不断壮大的学校发展同盟军。恬静校园需要以“四有”为目标:从加强个人修为、做孩子成长楷模的角度,家长们要“有修养”;从帮助孩子“系好人生成长第一颗纽扣”的角度,家长们要“有原则”;从建设家庭教育“立交桥”角度,家长们要“有格局”;从把学校当成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真心帮助学校发展的角度,家长们要“有教育情怀”。一所成功的学校,一定会让家长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们是爱孩子的。这样,家长们才会爱学校,就像孩子们爱老师一样的情真意切。这叫“反哺”。你想,如果家长们都具有了这样的“爱校素养”,我们的教育还需要争论?还需要吵吵闹闹吗?

办静一些、再静一些的教育,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的把学校的教育过程真正做成农业的精耕细作和现代服务业的贴心服务,真正做成既有家的温度,做又有校的规矩,更有社会情怀的教育。

如斯,我们就会坚信,花一定会蓓蕾绽放,繁花怒放,心花盛开,开出我们期待良久、急切想看到的娇艳和壮美。

从而,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叫做“恬静文化”。

这是东门路小学所有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尊重这所校园的所有有文化的人共同的价值遵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