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业与负担·读《家庭作业的迷思》

(2022-02-14 07:06:44)
标签:

转载

pplong

分类: 课程与课堂

——再读艾尔菲·科恩《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有感

作业与负担·读《家庭作业的迷思》 

学生学习负担问题,一直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热门话题。导致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作业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吊诡的现象是,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将作业作为促进学生成绩提升救命稻草,在一道道减负的要求下达的背景下,依然想方设法给学生布置尽可能多的作业。即便学校坚决执行规定不再给学生布置作业了,家长也会从书店里购买回来若干的习题集、练习册,盯着孩子反复操练。以至于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对学习也越来也失去兴趣。

一、作业有用吗?

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对各种机构和个人有关作业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他发现学校布置给学生回家去做的作业(家庭作业)基本上是没有价值的,除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增添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之外,对学业成绩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些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成了家庭的负担,作业不仅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时间,还导致了很多矛盾和冲突,成为家庭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

那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痴迷作业呢?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缘由:

其一,人们总是假设“写作业”可以带来较高的学业成就以及提升诸如自律和责任感等美德。然而,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个论点。虽然一些专家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作业有利于学业成就提升的报告,但大多数的报告都经不起推敲,要么论据不足,要么以偏概全,缺乏可信性。

其二,人们总是对孩子放学回家后没有事情可做感到焦虑,总希望通过布置作业等手段将孩子的时间给安排掉。尽管成人做了一天的活儿回到家之后就不再想工作了,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继续学习,直到深夜。教师和家长这样做的深层原因是思维的惯性和懒惰,不想担负起作为教育者或者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却将学习的责任强加给孩子。

其三,人们普遍不信任孩子,对孩子怎么打发闲暇时间产生怀疑。成年人对孩童的不信任何诋毁,有着长期的传统和历史,早在2700年之前,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就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们仰赖今日的年轻人,我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因为所有的年轻人都鲁莽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地步。”正因为不信任,所以才要由成人来决定孩子该学习什么,什么时间去学习。做作业这件事情,就最能体现成人对儿童的控制。

其四,人们认为作业提供的练习机会,有助于学生熟练运用知识。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可以通过练习来提升娴熟度呢?主要是那些行为反应关的练习,比如驾驶汽车,打网球、学游泳等体育类的运动等,这些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正确的习惯,实现不需要动脑筋的快速反应。但很多学习任务是需要促进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练习不会发展出意义,反复背诵不会带来理解。威廉·布劳内尔(William Brownell)说:立刻回答出7+5=12的孩子,绝对不表示他知道加法。在他了解为什么7+5=12之前,在他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证明7+5=12之前……以及在他能够用一种熟悉而合理的方法去运用加法之前——换句话说,在加法变得对他有意义之前,他不‘知道’什么是加法。

……

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作业的作用,被人们无限地夸大,以至于家长和教师都以为拉紧这根“绳子”,孩子就会在我们预定的方向上获得“飞翔”的能力,而我们也就尽到了应尽的责任,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二、什么样的作业有用?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给学生编制出一道道有价值的作业。因为有一批人的努力,市面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堂配套练习可以供教师选择,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每学期让学生购买1-2本这样的配套练习作为家庭作业,很少自己亲自动手编制作业了。但这样的配套练习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课后要练习的作业经常是脱节的,这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逻辑性,妨碍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也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打了很多折扣。讲练脱节的问题是如此的严重,但大家去都视而不见,这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低效、学生负担过重的缘由之一。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对当下的作业进行反思,认真思考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这一问题,从作业的编制、作业的类型、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实施和评价等多维度重塑作业。在艾尔菲·科恩看来,有用的作业应该体现出如下的一些特征:

作业要能够教会孩子如何好好规划时间。做规划是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应该持续学习和精进的一种本领。但一个人是否能够好好地规划时间,似乎取决于两个变量:一个变量是年龄,总体上看年龄越大对时间的规划就会越好;第二个变量是人的个性。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多让孩子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做些家务事,或许是让孩子学会善于规划、执行计划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传统的作业应该变变脸了。

作业要努力帮助学生创造意义。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学生成为积极活跃的学习者和意义的创造者。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课后的作业,都应该着重于创造意义,而非背诵规则。早期儿童教育专家利利安·卡茨(Lilian Katz)指出,即使一堂课几乎对智识无益,学生可能还是必须咬牙熬过,因为大家认为这堂课将让他们准备就绪,面对下一个年级即将经历的事。卡兹把这个现象称为垂直关联,并且用水平关联来加以对照。在水平关联之中,学习对学生而言充满意义,因为学习和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联结。很少有学校用水平关联来决定该教导学生什么,几乎都使用垂直关联。教学如此,作业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从水平关联的视角来重新设计作业。

作业要促进深度理解的发生。为此,学生首先应该参与作业设计,和老师、家长一道来规划回家作业,通过规划了解作业的意图和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基础,成为作业的积极构建者。规划的作业要有一些开放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理解。正如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说,学生所做事情的价值“存在于这件事情激发更多的深刻思考,而不在于这件事情造成更沉重的压力。”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的时候,作业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对于一个自己选择要去做作业的学生而言,作业最可能有用,而对一项活动所产生的兴奋之情,最能激发潜力。这也是为什么老师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在课堂上以及作业的设计中,要努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在动机。

三、如何布置有用的作业?

在艾尔菲·科恩看来,让作业发挥其正向作用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适合家庭的活动。这类家庭作业有助于创造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结。比如说研究自己的家谱,从中找寻家族演变的规律或者给家族带来荣耀的前辈的成长历程,看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比如说和自己的父母探讨某一门课程、某一个问题的学习,询问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思考路径;比如说利用厨房里的相关器材和原料,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来理解或者解释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并由此延伸出一些新的实验、新的发现;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制作,通过一些巧妙的小制作来理解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让学习变得富有情趣……

二是设计出不会被看作是作业的家庭活动。孩子们能够在家庭里进行的最有用处、最感到满足的活动,是那些在大人的陪伴下,花大量时间进行的活动,以及学习去规划、平菇和创造意义——通过烹饪、做填字谜、玩文字游戏、玩纸牌游戏或棋盘游戏、大声朗读,甚至一起观赏优秀的电视节目,一起在网络上搜寻信息。越是用这种活动来取代传统的学校作业,孩子在社交、情绪甚至智识方面的发展就越好。事实上,有丰富的证据显示,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周遭世界的一切,会自然而然的想要尝试理解世界,并挑战自己去超越目前的能力范围。当孩子可以掌控那些影响自己的事情,认为自己可以操控命运,不在只是“棋子”的时候,几乎各方面都会过得比较好。

三是加强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世界,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那些知识,离开学校之后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了,要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立足,一个基本的途径就是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而阅读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载体和手段。持续阅读能够帮助孩子成为更娴熟的读者,帮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基本运作方式,让他发现原来有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是可以自己去探索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有机会和同学讨论所读的内容,那就好上加好了。

 

《家庭作业的迷思》,[] 艾尔菲·科恩著,项慧玲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