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考”的教育意蕴——说说小学乐考这件事

(2022-01-25 06:30:12)
标签:

转载

分类: 学习方法

我非常高兴的看到我区小学低年级正在推行“乐考”。小家伙们戴着口罩,煞有介事且井然有序地从这个考场到那个考场,这个考场认读拼音,那个考场展示歌喉,来到另一个考场,竟然是游戏,他们笑了。老师们在考场上,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忙前忙后,有的则含笑注视着孩子们,目光中流露出期待和欢喜。看到这番情景,我心中暗想:这才是教育本来的样子。

考试功能的异化让考试成为孩子的梦魇,对很多孩子来说,天不怕地不怕,一说考试就心惊胆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个法宝是有魔力的,而它的魔力主要来自于恐惧和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压力。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小孩子玩得高高兴兴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一提考试,还没等追问成绩,就变成泄了气的皮球。不要说小孩子,就连离开校园走上社会的人,也会梦见考试,深更半夜,梦中惊醒,满头大汗,恍若隔世。正如杨东平教授所言,“升学变成一种主义,变为一种信仰”,考试则是这样一种病态的、畸形的主义和信仰的载体。

考试所应该具有的教育价值被人们无情的抛弃了。为什么要考试?少有人思考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就一门心思地盯着分数和名次这两个数字,一个越大越好,一个越小越好。我把它们比喻成反向用力拧在一起而成的结实的绳索,捆住了师生,也困住了教育。由此看来,“乐考”是一种突围,是向这条看似无法挣脱的绳索发起的挑战。

“乐考”不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和情怀的真正体现。

“乐考”的教育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乐考”可以促进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条教学的基本原理虽然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实践中就被丢到脑后。人们似乎更为崇信苦学,坚信学海无涯苦作舟。实际上我们把两种苦混淆了,偷换了概念,一个是辛苦,一个是心苦。学习毫无疑问需要付出辛苦,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是,辛苦不等于心苦。获得优异的成绩不能以身心备受摧残为代价,不能为了成绩而牺牲成长。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今后的路还很长,还要在校园里度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还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如果一开始就在他们的心头留下阴影,以后的日子该是多么煎熬。以激励和展示出现的考试,一改考试的狰狞,从而让孩子因为喜欢考试而喜欢学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得到激发。今天他们能够笑对考试,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他们能够笑对人生。“乐考”可谓善莫大焉。

第二,“乐考”可以促进乐教。在教师的劳动中,除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外,还有情绪劳动。教师是一种高情绪劳动的职业。我曾专门撰文阐述过这一理论。考试和成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因为教师这个群体对面子倍加珍惜。给学生排队就是给老师排队,通过考试刺激学生就是刺激老师。考不好,学生有挫败感,老师呢,他们是满满的羞耻感。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老师为什么大发雷霆了。“乐考”把教师从分数和名字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他们便有心情也有精力思考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了,也就能从教中找到更多的趣味性和价值感。我一直都认为,没有教师的乐教就没有学生的乐学,就像不给教师减负就不能给学生减负一样。事实上如果真的能够体味到其中的乐趣,负担也许就不是负担了。所以我特别希望教师能够正确看待“乐考”。组织“乐考”要比出一张试卷麻烦多了,但这个麻烦是值得的,教师的尊严和价值正体现在其中,而这才是快乐的源泉。

第三,“乐考”可以促进教育生态的优化。“乐考”会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1.考试的内容变了,不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这意味着教育可以更为贴近生活,可以更真实,也就更有价值;2.考场的样子变了,不再是几列几行和标准间距。这意味着教育可以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3.教师的样子变了。在“乐考”考场上教师更像是一个考官,而在普通考场上,作为监考员的教师更像是个警察。这意味着教育可以更加专业、更有人情味,教育中的人际关系可以更加和谐而不是相互提防;4.校长的样子变了。走进“乐考”考场的校长一定是笑盈盈的而不是一副吓人的或忧心忡忡样子。这意味教育可以是安全的、轻松的,也必须是安全的、轻松的,只有这样校园才能变成师生的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说的是自然生态,乐学乐教才是乐园家园,这里说的是教育生态。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只有深刻洞察了“乐考”的教育价值,理解了“乐考”的教育意蕴,并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设计并组织“乐考”,才能免于形式主义对“乐考”的侵蚀,才能不让“乐考”沦为折腾。(李广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