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34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教训当做教育,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过的坑?

(2021-12-28 16:19:43)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把教训当做教育,这是不是你家庭教育踩过的坑?

01

把教训当做教育可能是父母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有一次在外面吃饭,邻桌坐着的是一家五口,奶奶、爸爸妈妈和一对小姐弟。


小姐姐性格活泼,在座位上闲不住,一会帮着妈妈拿米饭,一会帮看看菜怎么还没上。


孩子的奶奶也一直在训斥她:

你能不能老实点,一秒钟都坐不住!

看看你弟弟,一动不动吃饭,再看看你!

再这样,只要你弟弟,不要你了!


在奶奶的连番说教下,小女孩从最初的有说有笑变得闷闷不乐。


孩子妈妈可能有点看不下去,说了一句:

“你别老是训她!”


孩子奶奶立刻说:

“我这不是训她!我这是在教育她,是为她好!”


女孩听到妈妈替自己说话,还怯怯地看了奶奶一眼,结果看到妈妈听到奶奶说了一句立刻没话了,又无精打采地低头吃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活泼。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妈妈表示:自己的耐心都被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消耗掉了,而且面对家里的娃,“温柔一点儿、轻声一点根本不管用”。


把教训当做教育,可能是我们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


02

教育要传达本心不要传达情绪


我们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发火?这是每次我们冲孩子发火,冷静下来后第一个要问自己的问题。


是孩子的行为触犯了规则底线,还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的预期?


而现实中,我们很多时候忍不住冲孩子发火,都是因为心理学一种关于坏情绪传染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

父亲在公司被老板批评,回到家把淘气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恼怒地踢了身边打滚的猫,猫跑到街上,冲撞了一辆卡车,撞上了路边的孩子。


大家或许不难发现,当我们工作太忙、加班很累、身体不舒服、和伴侣吵架等等状态下,发火的阀值非常低,很容易被一点点不顺心的事而口出恶言。


而没有学会“察颜观色”的孩子,往往就是我们坏脾气的承担者。


用情绪代替道理虽然能在多数情况下能快刀斩乱麻,却不能让孩子从中学会处理问题的能力。

曾经看到过一位妈妈安抚爬栏杆摔倒的孩子,她先上前查看孩子,发现孩子没有受伤,然后抱着哭着的孩子,没有说什么,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才领着孩子看“禁止攀爬”的牌子,温和地对孩子说:


“妈妈之前跟你说过,施工叔叔在这里放这个牌子,就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


不去判断孩子对错,只是客观的描述这件事,既安抚了摔到难受的孩子,又让道理进入了孩子心里,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要找准时机


曾经在公交上遇到一对母女,女孩的方向感很差,女孩的母亲一上来,就在说孩子弄不清东南西北的事情,然后嫌弃孩子给她丢人,她说的声音很大,整个公交车上的人都看向女孩。


女孩难堪的看向窗外,女孩妈妈仍旧喋喋不休地叫嚷,指着前方问女孩那是什么方向,女孩气得哭起来,越发说不清东南西北。


教育孩子一定要找准时机,要给孩子面子,不要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难堪。


教育要就事论事


有些爸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旧事重提,喜欢将事件放大归结到孩子的品格上。不仅在亲子教育中,甚至夫妻吵架、婆媳关系中也一样。


不要因为这件事去牵扯之前的事,也不能因为一件事做得不好去否定孩子的努力,去评判孩子人品,用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孩子,然后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评价自己。(文章转自山东家庭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