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好出生后1000天,可能是解决农村孩子未来的关键

(2021-12-28 05:58:07)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家校共育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但农村人口仍占40%左右,然而,农村幼儿认知落后现象严重,农村教育关系着农村孩子的未来,也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基础,农村教育的关键到底在什么环节?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01农村新生儿中每年将有360万认知落后的风险

抓好出生后1000天,可能是解决农村孩子未来的关键
幼儿认知滞后意味着什么?国际广泛认可的“1000天理论”认为,生命最初1000天是脑智发育的黄金期,一个人两岁半时的IQ(智商)决定其终身的IQ值。这意味着,那些未能通过贝利测试的孩子,如果在其生命最初1000天内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这种认知滞后的状态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当一个人的IQ低于90时,很多工作他是无法胜任的。这些孩子可能在初中阶段就因为认知能力不足而辍学,在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也很难适应未来科技进步的需要。给他们未来的教育、就业、生活带来巨大障碍。


几年前,一项针对农村幼儿认知水平的调研由REAP负责,历时两年(2013年~2015年),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贝利测试。测试对象是陕西省的1808名6~30个月大的儿童,涉及174个乡镇351个村庄。

上述测试结果显示,陕西省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而在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高达55%。

2015年,REAP在河北农村进行了第二次贝利测试,55%的孩子认知发展滞后。

云南边远地区的测试结果更加令人惊讶,超过60%的孩子没有通过贝利测试。 


根据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量表这一量表,贝利智力发育指数低于84分即为认知发展滞后。按照国际标准智商分数分布图,认知滞后的正常比例大约为15.87%。而我国是55%~60%,超出正常比例40多个百分点。按每年出生1600万人计算,农村占40%即640万人,认知落后的孩子就达360万人。 


02造成农村儿童认知落后的三大原因

 


一是农村家长的遗传与文化素养在相对下降。全国专科学历以上人口达15%,很多农村父母连高中学历都不具备。农村考上大学的都不回来了,能挣钱的在城里都买了房子,剩在农村的无论从遗传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没了优势。


二是监护人缺乏正常的刺激性养育行为。在REAP的研究样本中,约40%的幼儿由母亲以外的其他人照顾,其中奶奶是最常见的非母亲监护人。《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留守儿童总量达到6100万人,这些孩子面临教育和亲情的双重缺失。大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读书、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之类的智力刺激。母亲陪伴的缺失,是造成幼儿认知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是农村教育弱势越来越多。虽然房子越建越好,但学生越来越少,乡镇干部、老师、农村稍微有点经济能力的家庭都让孩子到县城去上学了,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教师整体素质不强,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也不到位,诸多劣势的叠加,光有表面的均衡和校舍的漂亮是解决不了的。


03农村孩子的养育重点应该放在3岁之前

 

 

3岁前大脑发育最快。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出生时脑重量为350-400克,此后脑重量快速增长,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大约2倍,占成人脑重的50%;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婴儿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3岁前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人的大脑大约由1000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刚出生的婴儿,神经突触还没有充分发育,大脑处于空白半空白状态。神经网络需要大量刺激来建设,不刺激连接各细胞之间的神经纤维就不多、不发达。受到的有益刺激越多,脑细胞的互相缠结越丰富,神经纤维就能连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的网络,人就越聪明。而此过程的70%—80%在3岁前就完成了。不良的刺激就会形成错误的联接,若再想改变就极其困难,需要建立起新的联接取代。这是三岁前培养习惯的物质基础。


“3岁看大”已被现代科技证明。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10%的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043岁前的教育主要是观察、了解与生活

 

1、母乳喂养有益宝宝智力发育。最有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的食品是母乳。母乳中蛋白质主要是乳清蛋白、酪蛋白等,喂养实验表明,乳清蛋白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和吸收,让宝宝保持良好的食欲,从而促进体格健康成长。乳清蛋白中含有的色氨酸,是调节婴儿睡眠、情绪的重要营养元素;同时,乳清蛋白的耐受性让宝宝不易哭闹,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帮助宝宝行为发育。

通过喂乳,母亲可对婴儿进行启蒙教育,促进婴儿智力发育,而且哺乳时母子间的皮肤接触、目光交流、爱抚及哺乳前后语言和感情交流,都有利于婴儿感知觉的发育。故生后母乳喂养(至少生后6个月内)有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发育。


2、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父母就在身边,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养育方式是错误的。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例如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被吵醒一定会不愉快,所以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孩子会感到不安,所以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笑脸,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3、传播快乐情绪。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4、父母应专注与用心。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小便,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


5、如何用对的方法教养孩子。当孩子会爬时,家长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加强围堵,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他,才能找到最好的最棒的方法。


我们国家有:“3岁看大7岁看老”的说法。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

对所有的孩子3岁前都重要,对农村孩子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农村孩子成长发育的最短板,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作者:阚兆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