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厅:小学平均分不低于95!家长炸锅:这就“消灭”差生了?

(2021-12-22 09:03:25)
分类: 家校共育

编者:

      看到教育厅的文件感觉非常喜人,用降低考试难度消灭差生,用考试难度系数来控制考试难度,君可知,考试难度系数是怎么得来的吗?是考试后通过试卷抽样统计得出来的,不是命题人员能说了算的,也不是文件说了算的,“减负”不是文字游戏,不是糊弄老百姓,把题弄简单,让孩子都考得好就是好的教育吗?不知为什么现在的有些文件越来越离谱?



日常考试,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都会有成绩在60分以下的“差生”,或多,或少,因试题难易程度不同而异。这是校园里司空见惯的事。


而今,这一现象被四川省教育厅一纸文件“消灭”了。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减少作业负担并降低考试难度。


《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不仅要少考还要降难度,各学科考试难度系数小学不低于0.95(即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低于0.70。

 

这里所说的难度系数是衡量考试难度的标准,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小,题目越难,例如系数是0.8就比较简单,而0.3就难了。一般情况下,难度系数在0.65-0.7区分度最为平均。难度系数太低会导致高分积压,太高会导致低分积压。


四川省这次要求的小学难度系数为0.95,就属于简单的范畴了。


于是,家长们“炸锅”了。


有家长表示:这是代表小学考试“起步价”都是95分的意思吗?


更有家长认为:过于简单的试卷只会让学生难以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而中高考竞争、升学压力仍然存在。这是在“掩耳盗铃”。


其实,为了减少孩子压力,降低考试难度,在这之前,杭州中考也曾“太岁头上动土”,同样惹起热议,有家长甚至投诉到教育局,说今年的杭州中考过于简单!今年中考的难度系数远远超过了0.8!甚至还认为此次是个“教学事故”.....


为此,杭州市教育局做出了如下解释:

1.“两考合一”要求试题难度下降


今年杭州首次“两考合一”,即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并为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承担毕业考试的功能必然降低试题难度。


2.全员中考要求试题难度降低

 

今年所有初三毕业生均参加中考,特别是原中职自主招生的学生参加中考,试题难度需降低;原保送生参加中考,也导致高分人数的增加。


3.适当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降低中考难度符合中央“双减”精神,有利于破除唯分数顽瘴痼疾,也有效降低重复操练、大量刷题、加班加点课外培训补课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全面发展。

其实,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早前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


“双减”以来,南京各学校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取消期中考试,平时的测试、练习不公布具体成绩,只分ABC等级。


然而,对于这些做法家长意见不一:


有的家长认为不公布具体分数等于白考,成绩是孩子学习情况的具体体现,进行成绩公布更能反映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从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对孩子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成绩。


也有家长认为,学校公不公布学生具体分数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反而公布成绩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对成绩差的孩子而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在笔者看来,降低考试难度系数的做法也只是保障“双减”政策落地的一个“切口”而已,并不会从根本上撼动应试教育的根基。正如家长们所担心的那样,你今天降低了日常考试难度系数,但学段终结的选拔性考试难度系数依然故我,尤其是中考、高考这两道关键的“关口”难度系数不变,岂不是自欺欺人!


你在明面上要求降低考试难度系数没错,关键是有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杜绝家长和教师们的“暗度陈仓”。


如果没有,那这样的《通知》只能重演更为严重的教育“内卷”,制造更为严重的家长焦虑。


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家长为何焦虑?


笔者认为,其根子在竞争压力上。


在“一考定终身”的固有观念面前,分数高低是区分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也就是竞争的结果。能看到分数上的清晰化差异,对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讲,就是“安慰剂”。倘若这样的“安慰剂”也被模糊化了,估计有的家长就只能“望分兴叹”了。


如此,就迷失了降低考试难度的初衷了。


在家长、教师、学生敏感的问题上做“切口”,还是要慎重一些好!


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金言金语说家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