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校共育 |
最近迷上了数学。
记得从三年级开始我的数学就没有及格过。数学老师讲课我感觉像听天书,一句都听不懂,回到家爸爸辅导我做数学题时雨点般的敲头“栗子”伴随着咆哮,让我一看到数学题就恐惧。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放弃了数学,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学渣。同时也是在三年级,我的语文老师,一个朝气蓬勃的师范刚毕业的小伙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我说,你将来肯定是个作家,或是个播音员。因为你的作文写的那么好,朗读的那么好。结果我都如他所说做到了。这就是我招收教学实验的孩子为什么招收三年级的孩子的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有可塑性。
有了儿子后,满心期待他的数学能像他爸一样优秀,结果他一年级期末考试考了不及格回来,心想完了,随我了。那时没有辅导班,他爸也去世了,我又恐惧数学,于是只能安慰自己,成绩不好也会有未来,比如我自己。
后来在研究基础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实用哲学)的原理与方法时,发现学科教育是价值观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时,我开始逐科研究其教学方法,这时我爱上了数学。
因为数学是所有学科的逻辑基础,而当你系统掌握价值观原理时,你的逻辑能力与研究耐心会突飞猛长。数学逻辑学好了,所有的学科都能学的更好,而所有学科在逻辑与分析的能力基础上学的非常优秀,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否则只是刷题的工匠而已,没有任何价值。
昨晚和儿子一起做中小学的奥数题,令我惊讶的是,他的数学能力远超我的想像,看着他纤长的手指在纸面划来划去解释解题思路时,我目瞪口呆地问他:你竟然不是数学学渣?我和你的老师们错怪了你这么多年?儿子说,这只是中学数学,当然不难。我说,不不,我看的不是这个,我看的是你对题目的反应力与逻辑能力。想不到你的智商这么优秀!
原来,只要孩子智商正常,是没有学不好的学科的,如果有学不好,要不是时间(理解能力会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增加)未到,要不就是教学方法不到位。所以,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有任何一个孩子值得我们嫌弃,除非你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而是把教育学生当成获得名利的工具。如果是后者,我们教育者这一生会因为这不人性的教育原则伤害了太多的孩子。
也希望所有家长能更宽容更理性地看待孩子不理想的成绩和分数,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保持持续的耐心与信心。虽然这并不容易,但这不就是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意义吗?(余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