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容忽视的教师“等退休”现象

(2021-12-07 06:04:44)
标签:

转载

分类: 呐喊.建议

教师到了退休,是很正常的事,快到退休前一、两年有“等退休”的心理和行为,也很正常,问题是“等退休”现象在教师队伍中日趋低龄化,有的教师还有十几年才退休,就开始“等退休”,这就不正常了,那么为什么学校“等退休”的老师越来越多,而且日趋低龄化呢。


首先,一些教师,一旦升了高级职称,不管年龄大小,都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自己再无什么奔头,也没有成名师、成学者型教师的想法,只想着工作干得差不多就行了,等退休吧。因为从开始当老师到晋升到高级职称,这个漫长的过程,已经把好多教师搞得筋疲力尽,身心俱损,很有必要“缓一缓”,“歇一歇”了。尽管他们曾经是响当当的好老师,好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成功者和胜利者,他们也会产生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思想。


其次,由于一些学校在评模评优、职称晋升过程中过于倾向于各级领导和班主任,使得一些当不了领导,也不适合或家庭条件不允许当班主任的教师,失去了晋升高级职称甚至中级职称的机会,使得这些教师感觉自己的前途渺茫,书教的再好也升不了职称,于是乎,这些人以“失败者”心态,承认失败,提前躺平,等待退休。这也是“等退休”教师日趋低龄化的主要原因。


再次,有少数教师,曾经是名师、优秀班主任,也曾为学校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他们的贡献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肯定,他们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应有的回应,更不用说满足,他们的地位还不如一个刚入职新手,甚至不如一个“临时工”,于是他们彻底寒心了,绝望了,躺平了,等退休了。


最后,“人未走,茶就凉”现象。“人走,茶凉”在当下这个功利社会里很正常,很多人也能理解和想通。问题是“人未走,茶就凉”。喜欢用新人、年轻人,是多数领导“策略”,原因很简单,新人,年轻人,“听话!”“好指挥”,可以对他们彰显领导的“权威”。而在领导看来,老教师“不听话!”还的尊重他,对他们客气一点。更要命的是有的老教师还偶尔“倚老卖老”,喜欢给学校和领导提意见,即使意见是正确的,领导也不想听,甚至见了老教师就烦。不如把他们早早安排到可有可无的岗位上,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老教师,除了等退休还能干什么。


一个学校“等退休”的教师越多,越不是好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学校兴旺发达的标志,而是走向衰退的开始,因为它使很多教师止步于成熟教师,顶多是校、县名师,不可能产生真正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师。也使教师整体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不会真正形成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也无法形成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因为教师的工作同样需要激情,需要可望可及的“奔头”和目标。教师不是神,也不是任人驱使的工具,教师是有七情六欲的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所以空洞的说教,宛如心灵鸡汤,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实打实政策、利益,才是点燃他们工作激情的火种,让每个老师心中有奔头,有盼头,他们工作才会有激情,有动力,这方面,大的方面靠国家政策导向,靠深化教育改革。在学校层面,其实也大有可为,适时调整学校的各项政策,使全体老师都有奔头,给教师以人的尊严和待遇,把以德养人,用情留人,落到实处等等,只要愿意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如果真能做到,这个学校娥全体教师就是聚集起来的一团永恒的火焰,这团火焰是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这样的学校,想不成三晋名校,甚至中华名校都难。 老顽童国学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