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中考试后,“请班级第一名的家长发言”,这位从教20年的老师妈妈火了:家长有五层,你属于哪一层?

(2021-11-15 17:31:26)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哎呀,你家孩子真是优秀,次次考第一,你到底是怎么教育的呀?”

“是啊,你还是老师,肯定比我们懂得多呀,你快说说嘛,也让我们取取经。”

“是的呀,大儿子都考清华了,小儿子也这么优秀,可得和我们说道说道。”

小宇妈妈被家长们围成一圈,这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可丝毫不亚于“学术研讨会”。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宇妈妈是如何养育孩子的:


这3个问题有几位家长能问心无愧?


有了娃之后常常会迷茫,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什么又是我能给孩子的呢?

其实带孩子就像咱们的事业一样,都是一步一个台阶,那么我想问一下各位家长:


1. 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文中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每上一层,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极其不易的,都要家长更加用心地去了解和尊重孩子。

要想孩子好,就要打心底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真正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给孩子更多的“主导权”。

这毕竟是孩子的人生,而家长更多的是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动力。


2. 你对孩子的“为你好”,是孩子真的想要的吗?

“为你好”,所以你什么都要听话,我们才是对的,你还小,什么都不懂;

“为你好”,你只能学我想要你学的,只能喜欢我想要你喜欢的,其他都不行。

家长对孩子的爱看似是无条件,但每句“为你好”里满是条条框框,达不到就“减分”。

“为你好”的名义,让孩子变成“提线木偶”,才是残酷的事实。

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深,面对孩子的稍加“反抗”(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便开始大发雷霆,觉得孩子是“白眼狼”,和自己作对。

但其实,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一厢情愿”,根本就没有问过孩子的想法。

对家长来说,一切都是“应该”,从不考虑孩子的“本该”。

但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并不是,也不该成为“独裁者”。

心理学家李雪曾讲过:

给孩子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

家长要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要真心的学会倾听,培养耐心,增强沟通。

当“为你好”变成“你说说看”,也许孩子会更愿意和家长有更深层次的沟通。


3. 你觉得开家长会只是“走个过场”吗?

家长会是“家校共育”的一个桥梁,便于家长和老师沟通探讨,但很多家长却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点,只是来“走个过场”。

甚至有的家长,完全缺席家长会,其实这是在浪费机会。

家长看似缺席的是家长会,其实缺席的是孩子的成长。

也有的家长虽然来了,却毫无收获,既不和老师沟通,回家也不和孩子沟通,孩子原地踏步。

其实,家长会也是一门学问,以下几点做好,才能切实的帮助孩子,达到家长会的目的。

(1) 按时参加,积极与老师询问孩子在校真实情况,了解更多孩子的学习日常,如果实在无法参加,则要和老师说明原因,也可以线上询问老师,了解孩子情况。 

(2)在去家长会之前,家长要先将孩子考试和学习问题整理一下,到会后与老师有针对性的聊聊,这样才能更有收获,不浪费家长会的机会。


(3)在老师讲解分析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听记,思考自己孩子的情况,如何与老师合作让孩子更好。

(4)会后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才是重点,家长可以先和孩子进行一番沟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孩子达成一致,利于计划的实行,助力孩子的学习。


这3句感悟有多少家长能感同身受?


有句话说:

“正确的态度,延伸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正确行动效应。这就是态度的力量。

我们播种给孩子什么样的态度,孩子就会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

换句话说,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颇深,如果家长们觉得孩子糟糕的时候,应该多反省反省自己。

下面三句话,有多少家长能细细思考,认真反省呢?


1、天天埋怨的家长,乌云密布的家庭,孩子怎么长成“向日葵”?

家长每天处理很多琐事,情绪难免低落,但如果回到家的时候还是一直怨天尤人,会让孩子也在不自觉中变得垂头丧气。

每天面对唉声叹气的家长,孩子又怎么可能活泼开朗呢?

家长可以在回家开门之前提醒自己,现在的身份是家长,回到家里,就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2、摒弃学习的家长,目不识丁的家庭,孩子怎么变成“百科书”? 

试想,家长都对学习这件事不屑一顾,也厌恶学习,孩子怎么能爱上学习,怎么能学得好呢?

家长每看的一本书,每学的一个技能,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


3、“爸爸妈妈”的称谓是一辈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辈子的!

对情绪化的父母,只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不敢表达,也不敢相信父母的“爱”。

孩子从学会叫“爸爸、妈妈”开始,这份爱意就不会停止,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生的。

家长要想孩子有长远的发展,就要坚持对孩子的教育,不可“一时兴起”。(乐泽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