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必须坚持做好六个提质
(2021-11-11 08:33:3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课程与课堂 |
一是课程提质。核心是要提升学校的课程规划能力,学校要有好的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开精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规范保底,具有结构化、系统性、优质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与育人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二是教学提质。秉持“大教学观”,也就是说学科老师要从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环环紧扣来进行教学。近些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有四个关注:关注老师备课从“教”转向到“学”,学生学习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学习内容从“学科”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整合,教学组织从“课时”到“单元”,强调老师整体规划单元课时,面对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整的经历做事的过程,获得丰富的经验、形成较为稳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三是作业提质。作业是单元教学设计当中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很多人过去不太重视作业,做单元教学设计时,在作业那部分,通常上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P18-21”,二是(略)。往往超数量、超难度,更缺乏研究,反复训练的成分多。教师要在理解基础型、拓展型、综合实践型作业的功能的基础上,做好不同类型作业的结构性设计。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和时长,校长和老师们要重视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布置作业的科学性,加强完成作业特别是长周期作业的指导,丰富批改作业的形式,及时地反馈作业情况并进行个性化指导。
四是课后服务提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通常到五点半,如果有需求,还可以延长。学校可以把课后服务的时间和每天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统一考虑,统筹安排,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第五是管理提质。提高行政部门的管理、业务部门的指导、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水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双专业的干部队伍,学术专业、管理专业。善于激发,引领老师的教育改革,并给予专业的支持,陪着干、一起干。
第六个是家庭教育提质。对于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具备指导家庭教育的素养,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水平,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越来越重要。(作者:王庆灿教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