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你认为的为“爱”付出,根本不是爱!

(2021-11-11 06:03:17)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奉献和付出是一组看似意思相近、内在涵义却大不相同的词。

 

首先,我们从“付出”这个词谈起。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付出是爱吗?

 

作为父母,我们付出很多,如果我们不能明确付出是不是爱,我们还一直在付出着,那会不会南辕北辙?

 

今天,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大家:付出不是爱,付出不求回报才是爱。

 

付出不求回报的关键,不在于“付出”二字,而在于“不求回报”这四个字。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求物质的回报,就叫不求回报,那只能说明你是物质价值观。只有连精神的回报都不要,才是真的不求回报。

 

什么是要精神的回报?

 

例如:要理解,要尊重,要别人体谅你的不容易,要爱,要认同……要的太多了。

 

您是否说过这样的话:

 

· 孩子,爸爸妈妈不要你挣钱养我们,我们只希望你考个好大学,将来有出息。

 

· 孩子,爸爸妈妈供你吃,供你穿,给你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学习条件,你怎么就不好好学习?

 

· 孩子,爸爸妈妈也不期待你好好学习了,就希望你作息正常,有个好身体,不让我们担心。

 

这些都是在索要精神上的回报,比索要物质回报更可怕。

 

因为精神回报是金钱无法买来的,只有连精神的回报都不要,才是真的不求回报。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蕙心老师通过做早餐这件事,领悟到付出和奉献的区别。

 

 

 

 

那些你认为的为“爱”付出,根本不是爱!

正文

 

文 |蕙心老师

 

最近,我对“付出不是奉献,付出不求回报才是奉献”这句话有了一个深刻的体验。

 

女儿上初中时,每天6点多出门坐车,中午吃小饭桌,晚上回到家都快8点了。

 

我因为照顾不上孩子的三餐,心生愧疚。

 

为了弥补孩子,我每天早上起来为女儿做早饭,同时特别希望孩子能够都吃完,仿佛只有这样我的用心才能被看见。

 

有一次孩子没吃完,说:“早上没胃口,吃不下了。”

 

我立刻说:“咋能不吃呢?不吃这一天的精力跟不上,身体会受不了的。”

 

孩子不再说话。

 

我继续说:“那明天我给你做蛋炒饭吧,今天刚好有剩米饭。”

 

孩子说:“太油腻了,吃不下。”

 

我说:“吃不下,也多少吃一点。”

 

第二天,我少放了油,孩子吃了一点去上学了。

 

我想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合孩子胃口,然后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做早饭。

 

孩子依然吃的很少。

 

我心里渐渐地升起了不满,“我都不睡觉起来,这么用心地做早饭,怎么就不好好吃呢?”

 

甚至想放弃做早餐,“反正做了也不好好吃,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就在这样做着怨着的状态中,我家的早餐故事依然进行着。

 

我从不满到了无奈接受,能吃多少是多少,也不敢期待孩子能吃完了。

 

 

事情的变化从我和身边的家人一起践行早起开始,那时孩子已经进入高中了。

 

早起,我有了自己安静独立的时间:

 

可以做一些学员作业点评的工作,

可以打扫家里卫生,

可以读书,

可以浇浇花,

给狗狗说早安给它喂食,

更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给家人做早餐。

 

而且爱人在家里的“地位”也在攀升,爱人喜欢吃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一切让我很喜悦。

 

当我赋予了早起更多的意义时,我做早餐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了。

 

孩子吃与不吃,都不影响我为大家做早餐的那份爱。

 

当然,当身体不舒服疲惫的时候,我也会允许自己不早起做早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每天都把早餐吃得精光。

 

看着一家人享受早餐的时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原来当我付出不求回报的时候,我得到的回报更多更大。

 

这就是我家的早餐故事。

 

过去,我总对自己说“要付出不求回报还要感恩”,现在,我突然领悟到了“哦,原来这就是奉献啊 !”

 

我也真正理解了付出和奉献的区别。

 

 

 

结语

 

太多的家长把付出当奉献、当爱,关注着自己的付出,抱怨着没有回报,在“不会爱还努力爱”的泥潭中,相互纠缠和痛苦。

 

因为,他们认为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要回报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却忘记在“想要回报”的那一刻,人是会着急,会抱怨,会产生要求和控制,会产生焦虑、害怕的负能量,这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最终孩子也会用相同的负能量来应对父母或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最终,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

 

无明的父母常常看不到真相,不去反思自己给孩子传递了负能量,只会怪孩子不够好。

 

所以,家长们可以在面对孩子时,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不要回报,坚持一段时间,看看孩子会不会越来越好。

 

如果孩子越来越好,我相信家长也会越来越不想要回报的。

 

这是一个人从自私走向无私,既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又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光明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