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长学校 |
每个孩子从“自我意识”形成开始,便慢慢懂得什么叫“自尊心”,在成长过程中,无比期待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父母都希望孩子给自己挣面子,却总是忽略了孩子的面子,他们常常认为孩子不懂事、不记事、忘性大,批评孩子就肆无忌惮起来。孩子自尊也有底线
每个孩子的自尊心都有一道防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尽量避免以下一些行为,不要碰到孩子自尊心的底线。
底线一:以谦虚之名,否定孩子我们的文化里习惯强调谦虚,很多父母自己不善于肯定孩子,也喜欢否定别人对孩子的称赞。
即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丢脸,觉得很没面子。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产生叛逆的情绪。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父母越不宣扬孩子的过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所以在外人面前,也请给孩子留点余地,不要当众批评指责他。
这种羞耻并不会让孩子记住教训,孩子记住的是外界的目光,只想着逃离,要么是到自卑极致,要么是破罐子破摔,越来越叛逆。曾经看到过知乎上有一些帖子,在讨论那些从小就活在被父母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阴影中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大家的回答里,满眼都是这样的字句和词语:
-
“从最开始的愧疚,到无言以对,到后来的愤怒,到现在的麻木……”
-
“深深的自我否定,极其不自信”、“原来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我不优秀就不配得到他们的爱,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我。”
-
“我的背后无路可退,无人可依靠!”
我想,这些感受,父母肯定不曾理解过,他们可能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只不过是想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的孩子,哪曾想那些“激励”的话都变成了刀子,无时无刻不再“刺激”着孩子的心。
最后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毁掉了孩子的自信。
正如《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中所说:自尊心是精神人的脊梁骨。当家长用打骂和恶意的批评把孩子的自尊心消灭殆尽时,又希望他们好学上进、力争上游,这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笑话。我们用踩一捧一的比较让孩子低下了头,他又怎么可能自信地抬起头去努力。给孩子留面子,孩子会感激你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想让孩子知错就改,并不需要总是用责骂与羞辱的方式,相反,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与时间,用温和的提醒,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懂得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