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英
今年的气候有点异常,国庆期间的天气热得像夏天一样,安徽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37摄氏度的高温。中秋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但桂花还没有开花的迹象。
正常的情况下,秋英在这个时节的花儿已经谢了,开始收获果实了,但或许因为天气的缘故,到现在仍然绽放着。在国庆假期里,偶遇一大片花儿灿烂的秋英,竟让我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仿佛时光都有点错乱了。
关于“秋英”名字的由来,我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英”在我国古代的文字中经常出现,比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的“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或《离骚·夕餐》的“秋菊之落英”,“英”都是“美花”之意。在古诗词中,“秋英”即秋季美丽的花朵的意思。比如,唐代杨巨源在《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一诗说:“晚迹识麒麟,秋英见芙蕖。”宋代杨万里在《看刘寺芙蓉》一诗中也有:“秋英例臞淡,此花独腴泽。”元代郝经在《牡丹菊赋》一诗中写道:“郁霞腴之春姿,敷玉瀣之秋英。”明代陈芹的《九日长干寺别友人》诗中也说:“晚岫沉孤翠,秋英吐艳红。”清代王式丹的《萧尺木凌歊台图》诗:“桥头策杖者谁子,幅巾瀟洒携秋英。”等等。或许人们就是从中受到启发,在这些古诗词中选取了“秋英”二字,作为这种植物的中文名字。
秋英
秋英是菊科秋英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秋樱、大波斯菊、波斯菊等。从“波斯菊”这个名字看,这种植物与伊朗应该有密切的关系,其实它并非来自于波斯,而是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船员们将这孕育于墨西哥的花朵种子收集起来,同海浪一起带回了欧洲,欧洲的淑女和绅士们才得以见到这种楚楚动人的花朵。
秋英于1791年被植物学所收录,18世纪末西班牙马德里植物园才首次种植。该植物园园长也是波斯菊的命名人安东尼奥·何塞·卡瓦尼列斯从这里把它引入到欧洲其他地区。19世纪初,它开始在花园中变得非常流行,成为育种工作者的研究对象。日本是在1887年引种,而中国大面积种植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种植较晚,所以大多数人除了常见品种,对其他品种不甚了解。秋英属的植物大约有26种。
秋英的学名是Cosmos
bipinnata Cav.,其属名Cosmos有宇宙、和谐、秩序、名誉、善行等等正面的含义,可以这种花儿在当时已经征服了植物学者的心,当然也与它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有关。它的种加词bipinnata是“二回羽状的”,形容这种植物的叶子特征。秋英植株偏高,大部分在三十厘米到一米左右,最高的能达到一到两米的高度。根呈纺锤状,多须根。细细的茎秆直立着,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对生,叶子的裂片呈线形或丝状线形。
秋英
秋英花色绚丽,有白、红、黄、粉、紫等多种颜色,也有复色品种。它的头状花序较大,单生或排立成疏伞房状,花冠的直径在3-6厘米之间,花序梗长6-18厘米。总苞片外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近革质,淡绿色,具深紫色条纹,上端长狭尖,较内层与内层等长,长10-15毫米,内层椭圆状卵形,膜质。秋英的花瓣和花心是由一朵朵小花儿组成的,这些小花又分为两种:
花心部位是管状花,颜色以黄色为主,是两性花。管状花属于合瓣花,它的花冠没有分裂成一片片的花瓣,而是联合成管状,长6-8毫米,管部短,花冠的顶端有4-5裂,裂片竖于筒缘,不向外舒展。
管状花的外部是舌状花。舌状花有不同颜色,我们看到的秋英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源于这些舌状花。不同的菊科植物舌状花的形状也有区别,对于秋英来说,大都是平瓣舌状花,即花瓣全部展开,仅仅在基部有联合,舌片椭圆状倒卵形,长2-3厘米,宽1.2-1.8厘米,有3-5钝齿。
秋英属植物大多是短日照植物,但也有6月开花的早生品种。大部分秋英属植物的花朵对鸟类和蝴蝶都很有吸引力。
秋英
秋英在西藏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字,叫张大人花,这是因为一个历史故事:1906年,清朝光绪皇帝任命张荫棠为副都统,到西藏办藏事,张荫棠得到了朝廷和西藏地方政府以及僧俗民众的赞赏,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张大人”。张荫棠爱花成癖,进藏时,将一包“波斯菊”的种子分别赠送给了当时的权贵和僧人。因为这种花生命力极强,迅速传遍到西藏各地。淳朴的藏族人不知这花的原名,只知是张大人赠给的,故称之为“张大人花”。
到青藏高原去旅游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张大人花”。其实,秋英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之后,最初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在繁花似锦的平原地区,有太多优质的花卉植物,并不能显示出秋英的特别来。直到进入新世纪,随着高原旅游业的兴起,各景区如何吸引游客资源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对于那些“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游客来说,在高原最需要的是那种视觉上的冲击,除了连绵起伏的山峦、悠悠的白云之外,漂亮的高山植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乎,好看又好种又特别适合高原环境的秋英(波斯菊)便成功进入各大景区的视野。只需年初撒上种子,七八月份时就能变出满山的花海,成为了高原景区最闪亮的景色,一下从平凡的观赏植物中脱颖而出。
秋英
有人将秋英称之为格桑花,这其实是一种误读。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在西藏,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流传着很多赞颂格桑花的歌和故事。格桑花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被藏族百姓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
那么,格桑花是什么植物的花呢?植物学家依据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格桑梅朵原植物进行过研究探讨,认为格桑花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植物,极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的代名词。格桑花应具备以下几条植物学特征:第一,是青藏高原本土广布植物;第二,具有药用价值;第三,分布的海拔较高;第四,花色以黄色为主。
从这个意义上看,秋英有两条明显不符合:它不是本土生长的植物,它的花色非常绚烂,各种色彩都有。另外,这种花在西藏种植的时间相对较短,而格桑梅朵的历史要长很多。所以,秋英肯定不是格桑花。
秋英
秋英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化湿的功效。
秋英的色彩非常丰富,根据它不同的花色,也有着不同的花语:大红色的波斯菊洋溢着热情而直率的气氛,仿佛阳光下的爽朗笑容,代表着“多情”的称赞;而白色的波斯菊则像是被秋季夜晚静谧的月光笼罩的姑娘,显得“纯洁”而动人;至于不太常见的黑色波斯菊,则是充满了凄美的绝唱感:“没有人可以像我这样爱你”,这句话代表的是濒临绝望的深刻爱意;另外还有人说黑色波斯菊的花语是“一段浪漫爱情的终结”,同样带着些悲伤而无可奈何的人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