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由今天创造——读戴曼迪斯等《未来呼啸而来》一书有感

标签:
pplong转载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关心信息技术发展的人们,对摩尔定律肯定不会陌生。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在相同价格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大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在摩尔定律问世的五十年间,它对工业、科技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多人都觉得摩尔定律只是在一个特定的阶段里才成立的规律,不可一直延续下去,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必将减缓的背景下,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却指出,一旦技术变得数字化,就能够脱离摩尔定律的束缚,开始呈指数级加速发展。
一、指数级发展的特点
什么是指数发展?一个非常熟悉的案例,就是有关“棋盘上放麦粒”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自古印度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达伊尔。达伊尔跪在国王面前,提出了自己的请求:“陛下,请您在棋盘上第一个小格里放一粒麦子,第二个小格里放两粒麦子,第三个小格里放四粒麦子,如此这般,直到填满整个棋盘,这就是微臣要的奖赏。”国王一听,觉得这样的要求实在不足为奇,但既然达伊尔如此要求,便下令满足他的要求。仆人们扛来一袋麦子,本以为足够,可是还没填满十格就不够了,之后,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过来,距离填满棋盘依然遥遥无期。最后,国王不得不承认,倾全国之麦粒也无法满足达伊尔的请求。
国际象棋的棋盘有64个格,按照达伊尔的请求,最后一个格子里要放263粒麦子,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的常用计量单位来衡量这个数字,213大约是1KB,223是1MB,233是1GB,243是1TB,253是1PB,263是1EB,即使对超级计算机来说,这也是个十足的“大数据”!
在技术指数级加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要掌握指数型思维这一认知逻辑。长期以来,事物的变化多以线性变化为主,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多是线性思维,如果我们依然维系原来的思维模式,必然会被这给飞速变化的世界所淘汰。每一个人和组织,只有掌握指数型思维,利用大趋势的确定性来抵抗自己小波动的不确定性,才能应对呼啸而来的未来!
指数增长的本质是个正反馈过程。现有的条件越好,技术越先进,就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越能使用更好的知识去生产新的知识,再做下一步就越容易,所以常规情况下技术进步一定是越来越快。在这本中,戴曼迪斯和科特勒带着我们展望了未来十年内将会颠覆人类社会的9大指数型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3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生物技术。
每一项指数型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六个阶段。首先是数字化。只有当这项技术能够用二进制代码1和0来表达的时候,才有可能开始呈指数级增长。第二是欺骗性。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发展通常会比较缓慢,在一段时间里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准,让人们误以为这种技术言过其实。第三是颠覆性。一旦这种技术开始真正影响我们的世界,就会破坏现有的产品、服务、市场和行业,3D打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四是非货币化。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升级,使用产品或者服务所需的成本越来越低。数码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拍每一张照片都很谨慎,因为胶卷的成本太高,现在的困惑是照片太多,而且基本上无成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第五是非物质化。原来身边的必备装备,现在一个个地消失了。照相机、立体音响、计算器……现在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百科全书也非物质化了,而iTunes消灭了实体形式的音乐商店。第六是大众化。曾几何时,手机是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使用的砖头大小的通信工具。而在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或几部手机了,全世界几乎找不到不受这项技术影响的地方了。
因为指数型技术的发展,有8大行业将迎来变革的未来。它们分别是零售业、广告业、娱乐业、教育、医疗保健、长寿、商业、食品业等。在本书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这8个行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值得一读。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展望了指数型技术促成的人类在未来将经历的五次大迁移。它们分别是:第一,移民。地球村的概念将越来越被认可,跨越文化边界的人口流动,新旧环境和文化的碰撞将越来越频繁,并产生新的做事方式和机会。第二,气候移民。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干旱等都是气候移民的原因。大约有7亿人需要因此而背井离乡,这其中技术的支持将是减小成本的关键。第三,城市搬迁。城镇化的道路会继续加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助于在如此大量而密级的人口情况下提升效率、降低能耗。第四,虚拟世界移民。人们目前在游戏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会引发人们在虚拟世界花费更多的时间。第五,太空移民。走出地球,获得新的资源,将是人口爆炸、寿命延长的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七大加速的力量
上述的各种指数型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将是改变未来社会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这其中,有七种力量发挥着加速和推动的作用。
1)大量可以支配的时间
在过去,世界的变化非常缓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整天为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忙活,没有时间去做出所需要的改变。技术的指数级发展,让很多原来需要大量投入的人力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和科学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闲暇、自由、好奇心。”创新需要很多自由时间,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节省下来的时间,不仅是技术带来的一个好处,也是创新的一个驱动力量。
2)更多的可获得资金
今天的人们搞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得到资金,众筹就是一种获得资金的有效方式。专家预测,到2025年,通过众筹生态系统流动的资金总额将会达到3,000亿美元。众筹实现了获取资本途径的大众化,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机会使用智能手机,就都可以找到启动项目所需的资金。
3)更低的成本
几乎每一种基本商业设施,比如能源、教育、制造、交通、通信、保险和劳动力,伴随着指数级的技术发展,其成本都将越来越低廉,这从近些年来移动通讯技术收费标准的调整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就可以看得明白。教育也是如此,家长也来承担的学费、杂费等收费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也都逐渐取消了。伴随着非货币化以及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一领域的发展却是越来越快了。
4)将有更多的天才或人才涌现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的天才其实都是被浪费掉的,即便一个人生来就拥有惊人的天赋和能力,但要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机会也可能是非常有限的。人们往往在英才早逝之后感慨对其成长的忽视,但却少有早期发现英才的办法和策略。现在,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了解天才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原理了,发现天才要比过去容易很多。脑机接口等的深度研究,更提供了一种将天才的思维可视化的路径,这将对人类思维的开发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带来重大的影响。
5)富足的通信(网络化效应)
世界上最古老的网络可以追溯到1万多年前的石器时代,那也是最早的道路出现的时候,那些道路在当时是个奇迹,他们使思想和创新的交流不再受制于眼前的咫尺之间,使事实和数字能够以5千米/小时的牛车速度奔驰。18世纪欧洲咖啡馆的兴起之所以成为启蒙运动的驱动力,是因为这平等主义化的场所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成为信息共享的中心,进而成为网络的中心,咖啡馆变成了推动进步的基地。
现在,一座城市的本质上就像一个巨型咖啡馆,2/3的增长都发生在城市环境中,人口的密集导致了思想的交叉,以千兆比特的速度和极低的成本运行的互联网,将所有人都加入全球对话,这是网络未来的走向。随着上网人数的翻番,我们将有很大的机会亲眼见证,迄今为止最具历史意义的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进一步的加速过程。
6)全新的商业模式
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商业模式一直都非常稳定,他们有一些关键的思想主导,并时不时通过对基本主题的一些比较大的改变而升级。进入20世纪之后,基本上每10年就有一次重大的商业革命。现在就已经可以观察到的7种新兴商业模式,众包经济,免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闭环经济,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多世界模型,转型经济,它们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重新定义企业。
7)更长的寿命
在通常情况下,人体的细胞经历了一定次数的倍增后,就会停止细胞分裂过程。人体这样的控制过程,是为了防止细胞分裂失控(癌症就是细胞分裂失控所导致的)。控制这个开关的细胞,就是“衰老细胞”,它们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会产生炎症,这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人们对“衰老细胞”的工作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就会尝试着来控制它的开关,使得它不再关闭,让人体的细胞按照原来的机制继续工作,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延长健康人的寿命意味着增强我们能够以最高效率工作的年数,从而使我们有能力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三、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人类要跟上这指数型发展的新时代,唯一的方法就是持续不断的教育。这种教育由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一个是精神方面的,另一个是物质方面的。在精神方面,我们要学会如何很好的利用“心流”这种意识状态,能够放大生产力、学习力、创造力、协作力和合作能力,“心流”能够增强大脑所有基本信息的处理机制,使我们能够快速的、规模化地思考。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物理的一面,教育必须建立在在真实的、物理世界的技术基础之上,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更新对现有技术的理解,以便洞察技术会使什么事物成为可能。
现在的教育体系是18世纪的发明,目的是大批量培养少年儿童,为他们未来在企业工作做好准备。当下的教育有两个主要的议题:数量和质量。在数量方面,我们正面临着灾难性的短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球所需的教师人数将达到令人震惊的6,900万,而目前全世界有2.63亿儿童,完全没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严峻挑战,现代教育制度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他是在前一个时代为满足前一个世界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标准化考试成了教育质量的保证,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年轻的头脑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质量控制失控,教师被迫只讲授“考试秘诀”,学生只懂得应付标准化考试,上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我们的考试所能考察的,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技能带,其中许多技能与成人生活完全无关。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套标准化的东西,可以最大化所有人的学习效果。美国教育部2015年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每一天都大约有7000名美国高中生辍学,这也意味着每年都有120万名学生离开学校。最重要的是,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无聊是他们离开校园的主要原因。
幸运的是,正在融合的技术为应对教育质量方面和数量方面的挑战提供了很多新的解决方案。
许多专家认为,教育可能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杀手级应用领域。研究表明,多感官学习的效果要好过其他形式,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学习也是一样。这也意味着,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无限沉浸式的高质量教学环境。虚拟现实可以迅速而显著的改变我们对无家可归者、气候变化、种族偏见等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虚拟现实开启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增强现实的真正魔力在于,将课堂延伸到现实世界中,等到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融合之后,我们的每一次散步都可以变成一节历史课。例如,漫步在曼哈顿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世纪前的建筑,里面住着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同时,他们也是跟你讲课的虚拟历史学家。
不过,更有可能的是,未来教育可能会结合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两项重量级的技术。2030年的学校,将着力于创建个性化的定制学习环境的能力,推动学习者进入心流状态,帮助学生保持一种成长心态。这些技术组合在一起,会创造出一个非常不同的未来,一个分布式的、个性化定制的、不断加速的学习环境。未来的学校将会是什么样子?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是取决于你想学些什么。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人类的大脑是在本地化和线性化的环境中进化的,本地化意味着我们接接触的几乎所有东西都位于步行不到一天的距离之内,线性化意味着变化的速度特别慢。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层有一个特点,当我们想到自己的时候,这个脑区就会激活;当我们想到别人的时候,就会发生相反的事情,也就是说它会停止激活;而当我们想到完全陌生的人时,他就更加不活跃了。我们要面向未来,看来需要与重塑我们的大脑同步进行才行。
《未来呼啸而来》,[加]彼得·戴曼迪斯、史蒂芬·科特勒著,贾拥民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