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视点.争鸣 |
来源/格物读书(ID:gewuliangzhi)
前段时间,全国两会召开,一位人大代表建议“增加独生子女看护假”的提案瞬间冲上热搜。
2.5亿的阅读量,一时间,又把独生子女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好奇,国家已经放开生育二胎,甚至还有消息说马上就要放开三胎,为什么独生子女这个话题还会有这么大的热度?
实际上从1980年到2016年,在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我们国家诞生了1.76亿独生子女。据估计,到2021年,独生子女的数量可能达到近2亿。
现在年龄最大那波独生子女们,已经四十岁了,他们上有父母要养,下有孩子需要教育,真是两难。
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
以前常有人说:独生子女多幸福啊,父母给了他们全部的爱,不分摊、不打折。
诚然如此,可小时候百分百的宠爱,就意味着长大后百分百的责任。
在天涯论坛,曾有一位82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现身说法。
他的母亲前几年去世,后来父亲又查出了肺癌晚期。
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他必须放下工作,甚至冒着被辞退的风险,一个人带着父亲做检查、治疗。
与此同时,回家买菜、送饭的重担也落在了他一个人的头上。
在论坛上,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父亲生病到最后离世这段时间,我不止一次渴望有一个兄弟姐妹。
父母已老,子女尚小。
一睁眼,周围全是依靠自己的人,却找不到自己可以依靠的人,这是多么的悲凉。
这大概会成为每一个独生子女,将来必须面临的痛。
有人说这只是个例,可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父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一旦这种情况来临,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只能独自扛下所有艰难,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图源:电影《如父如子》
独生子女与空巢老人
网上曾经有句话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却在通讯录里。
不在父母身边的你不知道父母正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不知道他们的身体是否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好。
同时你也害怕在家人最需要你的时候,自己无法及时出现。
有人说,既然我们无法离开现在生活的城市,为什么不把父母接过来养老呢?
撒贝宁接受采访时曾谈及过这个话题。
2005年到2006年一段时间里,他曾把父母从老家武汉接到了北京。那时他想,既然有这个能力,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才能踏实一点。
但现实却告诉他,把父母接到身边,他自己是踏实了,可父母并不踏实。
那段时间恰好是撒贝宁工作最忙的时间,所以即使把父母接到了北京,相聚的次数也没有变多。
父母本以为来北京了,就可以和孩子天天见面了,却没想到孩子工作忙到见不上面,而自己原本用来打发时间的社交圈也没有了。
于是大部分时间,只剩老两口在家四目相对,不仅如此,把父母接过来,住房、医疗也将是巨大的考验。
之前网上有人做过调查,问老人们是否愿意和子女生活。
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偶尔去小住可以,长居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大城市过不惯。”
儿女回不了乡,父母去不了大城市,所以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
而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的他们,成为空巢老人的可能性只会更高。
有两个孩子,甚至多个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多,那么有孩子留在身边的概率也会高些。
图源:电影《如父如子》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知乎曾有人发帖问:“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高赞回答是:“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
深以为然。
传统中国家庭讲究多子多福,用多个子女合力托举起一个大家庭,但对独生子女来说,没有兄弟姊妹,只能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
没有退路的他们,如果想请保姆照顾父母,就必须背负起更大的经济压力。
根据家政服务公司的价格表显示,各个城市平均下来,照顾老人的价格一个月最少都要4500元,这还是在老人能够自理的情况下。
如果老人不能自理,这个价格就会上涨到六七千,甚至更高。
保姆的工资加上父母的其他开销,一个月怎么也要一万多,而根据报道,2020年,我国工资月薪水平普遍不足六千元。
这意味着有一定数量的独生子女们,他们的月薪仅够给护工发工资。
高昂的保姆费用和微薄的收入,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那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呢?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目前来说,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有以下几个区间:
以北京为例,北京西城区的某中端民营养老院,采用“押金+月金”的收费模式。
会员需要一次性缴纳180-310万不等的会费,每月还需要缴纳4000-5000的租金以及1680元的餐费。
公办养老机构虽然便宜上许多,但每年床位有限,很多老人登记后三四年才能入住,更有甚者,从当时开始排队,得等20年后才能住进去。
我们等不起,父母更等不起。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父母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的,万一父母生了一场大病,那便无异于灭顶之灾。
大病足以摧毁任何一个中产阶级。
有位ICU的医生,晒出了一份账单,这是一个临时进ICU抢救的老人,一天花费的部分费用:
人们常说,孩子就是一个碎钞机,其实医院更像是一个碎钞机,而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只能独自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孝顺”就像一件昂贵的奢侈品,独生子女想要承担起这件奢侈品,要比有兄弟姐妹的子女付出更多。
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活着,并且要比别人更加拼命赚钱。
很久之前看过一张获奖摄影作品,照片的名字叫做“独生子”。
图源:张审军/摄
照片中,一个独子坐在两张病床中间,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
很可能这个独子身后还有堆积如山的工作,有不得不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努力加班的妻子,还有需要照顾的孩子……可父母生病了,他也需要来照顾。
这个孤寂脆弱的背影,可能是你,是他,也是我。
正如作家李月亮所说:
那个从前最幸福最受宠的小孩,慢慢活成了最坚强最疲惫的大人。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怕死,怕的是自己死了,妻子孩子无人照顾,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这不仅是独生子女的困局,也是这个时代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