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子:茶与养生养心

(2021-08-27 15:28:48)
标签:

转载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茶在唐代以前,一直被当成是草药。

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即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食经》尝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上文中的“荼”,即“茶”的古字。窃以为:福建和潮州方言中发音似“teh平声”的,应该是古字“荼”(现代方言发音似“tall平声”),而不像是后来的“茶”。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亦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可见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草药。

诗仙李白爱酒众所周知,爱茶则言者甚稀。其《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曰:“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可见,这种由李白起名的“仙人掌茶”,不但清香滑熟,还具有养颜润肌、返老还童和延年益寿的功能。

真正把茶的药理功效分辨清楚的当属茶圣陆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说明喝茶虽有清热解渴、排闷去烦、醒脑明目的疗效;但因性味寒凉,若再采、制不当,喝了反成病累。

日本禅宗鼻祖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序》尝云:“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再再强调茶是养生的仙药神草。

把茶的功能提升到“养心”上的应该是唐代的皎然。释皎然讲究禅宗的心性修养,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皎然这三口茶,就把佛祖“四圣谛”中的“苦、集、灭、道”三饮而尽:断无明、清神思、洒空灵、破烦恼、得禅道,不仅开启佛门“以茶悟禅”的先河,比赵州从谂禅师的著名偈语“吃茶去”早了一百年左右,也影响了三四百年后号称“日本茶祖”——荣西禅师的“茶禅一味”思想。

我不参禅养心,但多年的喝茶经验告诉我:福鼎老白茶清热解毒,有助排便;绿茶和青茶清肝明目,止渴消暑;老黑茶熟普洱润喉解酒,凝神安眠。(来源:联合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