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视点.争鸣 |
为什么两代人的差异如此之大?上一代人的努力产生了实际效果,他们为年青一代的成长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年青一代丰衣足食,有条件优哉游哉地生活在手机、网络和带有空调的房间中。然而,也许恰恰由于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年青一代丧失了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的兴趣,他们愿意为那些琐碎的八卦奉献所有的业余时间,这种辩证转换的确让人感叹。
我想补充的是,业余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塑造绝非无足轻重。就像一个人的无意识隐蔽地产生作用,业余时间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工作时间——对于那些没有兴趣专注于本职工作的人,尤其如此。
20世纪60年代,整个国家只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舞台上的几个演员历历可数。尽管如此,人们对于那些演员的生平几乎一无所知。一般地说,艺术领域与私人领域泾渭分明。回到私人领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尊严,没有理由贸然进入别人的私人领域,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尊严,低三下四地尾随在所谓的明星背后,刺探他们的生活琐事,把那些狗血剧情当作自己生活的营养品。
所以,我时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感到陌生。你们的手机里存着一大堆明星的相片,说起他们的私事如数家珍,对于他们各种私事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于艺术的了解,这不是非常奇怪的颠倒吗?
你们那个年代是这样的啊,因为那个年代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是在认认真真地做事情,目的是为了拍出好电影、好作品,就是所说的“艺术至上”。但是现在,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电影电视剧粗制滥造的居多,不然就是各种抄袭日剧韩剧美剧英剧,山寨得不要不要的。大部分新生代演员没有演技,靠着一点长相,全程只会瞪眼睛噘嘴扮萌挣眼球。
后来我才知道,粉丝文化包含了各种极端的情节。一个中国的初中女生,听到欧洲足球队的某一个球员已经秘密结婚,她当场就痛哭起来了。这是一种健全的人格吗?
一批文化商业机构不断地利用粉丝文化谋取商业利益。他们不断地在传媒上抛出明星的各种轶闻,诱使你们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直到你们再也离不开。你们慢慢开始有了这种感觉:这些与你们毫无关系的内容成了生活的一个不可割除的组成部分。这甚至构成了一种奇怪的“瘾”,哪一天没有和这些明星产生联系,生活仿佛就缺了一角。
粉丝文化的内在机制分析表明,这同时是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学倾向于认为,粉丝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孤独。充当某一个明星的粉丝,如同虚幻地加入某一个文化共同体,成为那个共同体的一分子。
尽管只是置身于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但是,粉丝文化营造了一种感觉:他们与那些著名的明星同在,是一个彼此声援的团体,甚至幻觉时刻倚靠在那些明星的身边,享受他们的温暖。我深感惊奇的是,如此肤浅的幻觉可以让那么多人入戏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完全无视身边真实的日常生活。
通常的意义上,所谓的粉丝文化无伤大雅,一种不那么有价值的精神寄托罢了。但是,一旦这种粉丝文化进入极端状态,粉丝的心理或者人格将会产生巨大的扭曲。不同明星的“铁粉”形成不同的文化阵营,相互攻击,甚至大打出手,这显然是一种无聊的消耗。另一些粉丝开始以实际行动干预崇拜对象的私人生活,追踪、示爱、寻死觅活,这已经进入心理变态的范畴。
为什么只有演艺圈与体育运动员才可能成为明星?声名卓著的核物理专家、生物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基本上没有成为明星的希望,尽管他们对人类可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听到他们有什么粉。这是为什么?一个秘密的规律是,所谓的明星必须身体出场,明星必须向大众展示自己的身体形象。目前为止,只有演员和体育运动员有条件公开展示自己的身体形象。各种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奉献的仅仅是词语组成的著作。尽管这些著作拥有巨大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只能诉诸理性而无法引起大面积的原始冲动。
屏幕上演员的姣好形象散发出另一种吸引力。不可否认,这些形象构成了某种性幻想的对象。尽管这种性幻想与付诸实现之间存在不可企及的距离,但是,性的吸引力始终存在。这种性幻想显然是公开的秘密。所以,许多演艺明星必须隐瞒自己的婚姻,公开自己的婚姻无异于打击粉丝的性幻想,这可能导致巨大的商业损失。这从另一方面证明,年轻人为什么是娱乐新闻的主力军——他们是性幻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如果说,明星们的演艺、体育成就仅仅是娱乐新闻的表面文章,他们的身体形象才是真正的核心内容。
至于说“性幻想”,好像也不一定吧?那些麻秆似的小鲜肉,要肌肉没肌肉、要身板没身板,看着就像没发育的小屁孩,根本就不是个事。
明星和演员,明星可以没有演技,而演员一定是要有演技的,所以明星可以整容而演员不行。因为整容会导致一个演员演不出复杂的表情,这是马伊琍在一个采访节目里说的。
美的社会效益显然是许多人“整容”的重大动力。帕斯卡尔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警句:“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如果它生得短一些,那么整个大地的面貌都会改观。”克利奥巴特拉是埃及艳后。如果她没有倾城倾国的姿色,无法入主皇宫,迷住一大批权贵人物,历史或许必须一定程度地改写。
我觉得这几年整容这么火爆,跟偶像的盛行和直播行业的兴起有很大关系。直播行业的最初口号就是:人人都可以当明星。很多女主播为了人气去整容,然后对着镜头卖卖萌、发发嗲、聊聊天、唱唱歌,月入几万,大主播甚至十几万。这个行业满足了我们从小开玩笑说的理想:以后最想去的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单位,甚至观众都哄着你,把你当老板。这个行业来钱快,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对学历、能力也没太多要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去整容。
从明星八卦到整容术,这些貌似非常世俗化的话题涉及若干非常严肃的主题。我们都可能迷恋什么、崇拜什么,但是,必须善于反省自己,分析自己迷恋和崇拜的原因,甚至发现自己的无意识,这有助于回归理性,从而保持一个健全的人格。
(摘自《大辫子与蝴蝶结》作者:夏无双、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