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孔子是中华文明突破的第一人?

(2021-06-18 07:01:10)
标签:

转载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6月13日,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节目生动展现了“孔门师生情”,并通过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展现了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在中国大地上绵延数千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铺染着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从节目中我们学习到,颜回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子贡形容孔子“温良恭俭让”。

为什么孔子博得了他的学生如此多的赞美?又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一直备受尊崇呢?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古代有句话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个仲尼,就是孔夫子。今天的人可以不信,但你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会信?孔子在中国的地位,为什么鹤立鸡群,到处都有孔庙,到处受人膜拜?

答案很简单,孔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明突破”。

什么叫“文明突破”?有一句曾经很流行的广告词: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套用这句话,我也要告诉你,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称为文明。

文化无所不在,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但文明就不一样了,只有那些对全人类都有普世影响的文化,才配得上叫“文明”。这样的文明,叫轴心文明。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轴心时代”,是在距今两三千年之前,也就是公元前600—400年间,在欧亚大陆发生了一场“文明突破”产生了绵延到今天的世界各大轴心文明:古希腊文明、犹太教—基督教文明、印度教—佛教文明,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呢,诞生了中国文明。

如果要寻找中国文化的起源,如今学术界都公认是“满天星斗”,东西南北都有文化的火种。南方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北方有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西南有至今还是一团谜的三星堆文化。但是,在“满天星斗”的原始文化当中,只有黄河中下游的文化逐步演化成强大的国家夏、商、周,最后发生了可以与其他轴心文明媲美的“文明突破”。

“文明突破”的意思,就是一个民族的原生态文化通过几千年的量变,突然在某一历史时刻发生了质变,一瞬间从特殊的民族文化升华为普世的高级文明。

中国“文明突破”的历史时刻,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实现突破的标志性人物,就是“至圣先师”孔子。

有心灵的自觉,才有文明的突破

你肯定想知道的是,孔子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才让他成为“文明突破”之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的是,古代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人与天的关系。所有的高级文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个世界的问题,一个是可以感觉得到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抽象的超越世界。西方人将那个抽象的超越世界想象为上帝,中国人呢,就叫“天命”。于是,基督教的核心是神与人的关系,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与人的关系。

古代的中国人对天是很恐惧又很敬畏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祭天,了解老天是怎么想的。谁有资格祭天?当然是部落酋长,夏、商、周有了国家之后,就是王权。但是,真正有能力通天的,还要有点知识,中国最早的知识人,你猜是谁?竟然是巫师。

巫师的地位很高,他掌握了一套巫术,通过占卜,口中念念有词,可以直达天庭,替天传达神秘的意志。不过,巫师只有通天的直觉,他没有心灵的自觉,也就是说,没有理性思考能力。而任何“文明突破”,都是与心灵的自觉有关。巫师还没有到那个份儿。

历史学家在讲到殷商的时候,都说“殷人好鬼”,可以说殷商是一个巫师的时代。到了周代,巫师进化了,不仅懂巫术,而且还掌握了一套礼乐,也就是祭祀祖宗和老天的仪式,他们成了半巫半士之人。不过呢,他们与巫师一样,也同样没有心灵的自觉,更没有思考,只是规规矩矩地重复古人传下来的那套礼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啊。

儒学思想的核心,一个是“仁”,另一个是“礼”。在孔子之前,西周其实已经有非常发达的礼乐。孔子一个著名的核心主张就是“克己复礼”。但是在周朝,一个极其重要但是没有被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一定要遵循“礼”这套规范呢?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还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孔子完成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他从“礼”的背后,发现了“仁”。

什么是“仁”?就是人的心灵自觉,对文明秩序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本来嘛,周礼这套秩序只是一个社会政治的外在秩序,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竟然发现了在外在秩序背后,还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心灵秩序——“仁”的秩序。这个“仁”,就是有爱心与道德。孔子以德来解说礼,赋予礼乐以仁的自觉。

所有的高级文明,必然有一套哲学或宗教思想,阐述人内心共存的秩序。比如,基督教就是一个救赎的秩序,佛教则是如何解脱去苦。儒学呢,就是如何成圣成仁。

中国的“文明突破”,就是从孔子发现“仁”的那一时刻开始了!你现在一定明白,尧舜、周公、文武王,只是建立了文明的制度,只有到了孔子,才有了文明的自觉,用现代哲学的话说,是孔子赋予了中国文明的“道德主体性”。

与孔子携手实现“文明突破”的,还有道家的老子。轴心文明的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老子的贡献在于“天”,一本《道德经》就是告诉我们“天道”是如何运行的,而孔子呢,最深刻的思考是“人”,一个有内在心灵深度的道德人。

具有神一样魅力的儒者

任何文明的创立,都需要有先知。孔子就是儒家文明的第一个先知。用德国大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克里斯马”,具有神一样魅力的人物。

据说,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个显赫的贵族,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家臣说:“我听说不久将有一位伟大的圣人出现,他叫孔丘,将继承文王周公的伟业。我死了之后,务必把我的两个儿子送到他那儿去,学习周礼。”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孔子也是鲁国人,他的祖辈从商朝开始是世代贵族,到了他父亲叔梁纥这里,60多岁的时候,娶了孔丘的母亲,15岁的颜徴在。因为年龄相差悬殊,不合礼法,被《史记》记上一笔,叫“野合”。不过,“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婚姻,生下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生了。

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死了,17岁的时候,母亲也过世了。少年孔子好学而勤奋。贵族的孩子当时要学“六艺”,就是六种本领: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骑马)、书(书写)、数(算术),亦文亦武,十分了得。后来他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有大志向,但不拒绝做小事,到30岁的时候,已经成就很高,名满天下。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老师,是教师的祖师爷。西周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孔子第一个出来收徒讲学,学费呢,只要送十串腊肉就可以了。西周分封制的时候,只有贵族的后代有资格学习,但孔子是“有教无类”,不管三教九流,还是五湖四海,只要素质不错,皆罗列门下。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孟僖子的两个儿子遵照父亲的遗愿,来孔门拜师的时候,他们见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呢?民国的史学大家张荫麟这样描述:孔夫子总是衣冠楚楚,和葛中带有严肃,举手投足,恭敬而自然,平常像一个乡下人一样,淳朴得好像不会说话,但讲起课来却滔滔不绝,充满智慧,还经常有一些幽默和自嘲。他最喜欢的性格是“刚毅木讷”,最厌恶的人是“巧言令色”。他总是文质彬形、温文尔雅,令人如沐春风之中。

这,就是一个儒者的形象。中国孔子基金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