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娃,当代中产的精神之战

(2021-05-01 08:43:37)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最近几年,教育界有个很热门的话题叫做“鸡娃”。

这种给孩子从小十全大补培养才艺、能力,以防止中产家庭的阶级性向下流动的行为,可谓是内卷卷到世界尽头。

想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算什么,想陪你在小学毕业旅行上逛极圈,才是家长的浪漫。

刘涛、李光洁主演的新剧《陪你一起长大》,把学龄儿童教育内卷这一现象,搬到了大众面前。

 

 

瓦房真的好可爱呜呜呜

鸡娃,烧钱与烧精力的叉烧组合

《陪你一起长大》讲了当代一线城市的家长们如何“鸡娃”的故事。一开始,我们误以为这里的“鸡”是形容词,结果研究了一下,是动词,指给孩子打鸡血。

一般来说,鸡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烧钱。高端烧钱是上马术、击剑之类的课程,普通烧钱则是外语(英法优先)、形体或语言表达(舞蹈、模特、主持人)。

 

 

剧里,全职贵妇林芸芸的女儿,就是钢琴+芭蕾为主攻,提升淑女素质。不过这些不够特别,所以再加个法语。

尽管女儿2岁就学英语,可现在大部分小孩也都学,便显得不够突出了。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19187146-9179323F6F88FB8AF7B450ADEE6618E3/0?fmt=gif&size=3615&h=262&w=470&ppv=1

 

学体育、艺术的鸡娃方式叫“素鸡”,学应试教育课程叫“荤鸡”,那这位小妹妹算是荤素结合,营养过剩。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99781473-7D02AA128A0653E6D150EE07FC304697/0?fmt=gif&size=1007&h=262&w=470&ppv=1

 

这种一旦成功,就算是“牛蛙”。牛蛙(牛娃)也分好多种,像楼上的新月小妹妹,叫做人工牛,属于家长老师灌出来的。

若是“天牛”,则是那种天赋强、从小聪明伶俐,无师自通的小朋友。剧中普通打工人家的小孩李非凡,属于天牛。爸爸不想带,妈妈没工夫,一样45秒解三阶魔方。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945497303-0A0D419E3B6026D7E79F1AFA6449ABA9/0?fmt=gif&size=2618&h=262&w=470&ppv=1

 

大家心里清楚,天牛的概率太低,因此,大部分家长还是要鸡。

另一种鸡娃方式是家长磨耐性费精力,未必全都是自己手把手喂鸡,但相对的,一定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

剧中刘涛一家的老朋友就是如此,国内上学竞争实在太难,干脆移民。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如出生在罗马,宁可放弃在魔都的工作,跑去国外重新开始。孟母三迁也不过是找了套学区房,换国籍鸡娃,连家长都要重获新生了。

 

 

凡事总有个例,还有的小孩,叫做“不耐鸡”。不耐鸡和卡耐基毫无关系,并不是指小孩很会搞人际关系,而是特指扛不住打鸡血,上课外班上不进去的小孩。

胡可扮演的何景华家的儿子,由于隔代亲的长期溺爱,自制力差,所以接受不了被鸡。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81216547-2C07A7C00E79CC397F127C854666A398/0?fmt=gif&size=2068&h=262&w=470&ppv=1

 

目前剧中出现的四组家庭里,唯一没有出自家长意愿被鸡的小孩,是陶昕然扮演的沈晓燕家的儿子。

不巧的是,这家人里,被鸡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穷人鸡娃的资格都没有?

在“鸡娃”的漫漫长路里,有一点概念一定要分清。

孩子是被打鸡血的,所以打鸡血这一行为主体是家长。就像大人不挑食是因为他们只买自己想吃的东西一样,会给孩子打鸡血的家长,普遍对自己也很能打鸡血。

陶昕然扮演的妈妈沈晓燕,是普通的超市打工妹,因为在大城市没有自己的房产,离婚后没办法,只好和前夫住在一起,抚养权也在前夫手上。

 

 

前夫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她便只能自己一人支撑起家里的开支。欣慰的是,她家的孩子是剧中几个孩子里最聪明的那个,从小家长没怎么费心,也甩开其他人一大截。

 

 

她倒是想鸡,然而没钱鸡。或许有人要问了,孩子已经是无师自通的小天才了,怎么还需要被鸡?

擅长打鸡血的家长之间互相攀养鸡,所以逼得原来持自由放养态度的家长不得不鸡。看到在本地有房还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都要去争,这个无房而且没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妈妈,心态崩了,斗志有了。

 

 

刘涛扮演的妈妈苏醒,亦是如此。夫妻两口子都是高材生,双职工家庭,按理说不操心孩子的智商。

可是看到老朋友们言传身教,养鸡要赢在起跑线上,我们都要绿卡养鸡了,这颗落后的心就成了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在养鸡高速路上狂奔。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606720539-7975E6ACAA028BA8763698BBFC55DC3F/0?fmt=gif&size=1984&h=246&w=456&ppv=1

 

孩子不是你想鸡就能鸡,剧中胡可一家人里,女婿是外地大专生,经济条件不上女方一家,连想鸡孩子的资格都没有。自己学历低,被质疑教不好孩子,有口难辩。

 

 

现实里,有很多家长,为了鸡孩子,首先自鸡,边鸡娃边考证。想鸡孩子,首先要鸡家长。

看似高贵的高收入、事业有成爹+全职妈妈家庭,嘴硬说着不焦虑,其实背地里偷偷关注着其他家怎么竞争超强师资的公办小学,看似在微信群里波澜不惊的妈妈,也会为有人出头为大家讨说法而笑出声。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505613381-E8A3EB10344FD7C0FAD5258518EDAED4/0?fmt=gif&size=1731&h=246&w=456&ppv=1

 

当有钱有能力的家长同样卷进鸡场,养鸡竞赛才算正式打响第一炮。

家长这一代,有的人确实输在起跑线上。但随着资源透明化、信息公开化,一个微信群,就能把仙子的羽毛烧焦,云端上的贵妇也变成火鸡。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886588507-9E2A0D5CD54FCFF815BACCDAA5739193/0?fmt=gif&size=4568&h=262&w=470&ppv=1

 

养鸡本身,和家长对自我的审视关联极强。

成年人之间,有学历鄙视、工作鄙视、能力鄙视。打工妹为了争重点小学读书权,到校长跟前一通闹,在文化人和有钱人眼里,会直接上升到“这样的人生不出好孩子”“影响全体家长的形象”。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12287294-8472A48F70DB6801AA4F051F0493F9A5/0?fmt=gif&size=4507&h=262&w=470&ppv=1

 

他们不仅会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对外审查,对家庭内部还要自审,公众道德要有,子宫道德也要有,选择好的基因都是学问,内卷都卷到受精卵了。

 

 

听我一句劝,秦始皇的儿子尚且没混多好,没必要飞上天和伟人肩并肩。

鸡家长,只鸡妈妈,不鸡爸爸?

《陪你一起长大》虽然主要说的是鸡娃”的故事,但在家长们接力攀援,想要登顶养鸡场C位的过程中不难发现——

与其说是家长们想“养鸡”,不如说是,有些家庭,和来自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压力,令妈妈们不得不“养鸡”。

鸡娃的人来说,孩子能学这学那儿,住着大别野,院子普通人家还大的全职太太们毫无疑问是“皇族”。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24534879-3F62A601FA725F34B67C566BEEE2E93D/0?fmt=gif&size=4731&h=262&w=470&ppv=1

 

可一旦鸡不起来,丈夫就有资本像boss训员工一样,拿出一副你好吃好喝的竟然连孩子都养不好的气势。全职妈妈如果鸡不好娃,就会被掌握经济大权的丈夫指责“养你干什么”……

你说,这气人不气人?

 

 

事业女性,也要养鸡。

她们不是有高学历,就是有强能力,要她们承认自己不行,死老公的痛苦还多一些。

自己已经很优秀了,自己的孩子居然赶不上别人家靠灌课长大的小孩,不科学啊。小人书的进化版绘本,要买起来,辅导班的高阶版一对一,要上起来。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912979979-45449722E8ED98F5C3D5D2A884BBD6BD/0?fmt=gif&size=2199&h=262&w=470&ppv=1

 

普通妈妈着急养鸡。

她们当中有一部分会反思,今日自己的窘境就是昔日没有好好上学而导致的。她们没有太强大的精力和经济实力,但愿意豁出面子,给孩子未来的打工人之路垫一块含金量高的敲门砖。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744497986-3209761193EDF220E70C8D73F5B36495/0?fmt=gif&size=3451&h=262&w=470&ppv=1

 

妈妈重视养鸡,其中很多人,是真的觉得这世界上什么都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

反观爸爸,像剧中苏醒老公那样真的看得开的,是为数不多的家长。现实中,有多糟糕的情况。

其中一种情况是,爸爸压根没有管,什么时候接送孩子上学一概不管。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爸爸觉得,“养鸡”就是孩子应有的生态环境,管你是不是青蛙(天资较为普通的孩子),反正灌就对了,人工牛也是牛蛙,我负责出钱,其他一概不用管。

甚至还可以随时拿“你们已婚女啊~在工作上就是没有未婚的专注~”这种“已婚职场女性平衡不了家庭和事业”的话题,攻击会带孩子的其他职场人。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538323400-D4BE6A95A02DE1F3216D4801D3DEB757/0?fmt=gif&size=1898&h=262&w=470&ppv=1

 

着急养鸡,无非是对竞争的一种应激反应。

可人生到底在争什么,是争名校、名师,还是好工作、一线城市的居住权,还是豪车豪宅,争权还是争钱,家长们真的已经心里门儿清了么?

E姐结语

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第一次听说身边的人如何鸡娃,以及看到网上其他人的鸡娃心得,只有一种感受——

看不懂,但内心极为震撼。

 

 

剧里已弱化、美化、冲淡了许多鸡娃的现实,相对来说整体是较合理、主线剧情是保持在理性而非狗血的范畴里的。

小时候当皇帝养,中学当王子公主养,最后也不过就是结婚生子一条龙。作为一个玩《美少女梦工厂》都不舍得女儿天天上学打工的人,在看剧之后,分外疑惑。

 

 

如果说上清北复交是人生理想,那家长自己招家教的时候写着“清北复交优先”,自己就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如果说学冷门高端特长是人生理想,那真的孩子当“濒临灭绝的手艺传承人”,他们乐意吗?

精英家长们自然知道,高负荷、长期的疲劳生活会减弱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他们为何还是要这么做呢?

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孩子究竟走向何方,从来都不是第一要义。孩子对自己这个家长的身份顶礼膜拜,享受爱的施舍与孩子的回报,才是他们想要的,嘴上说很累,其实内心很接受这一套。

如果真的打心眼里拒绝,绝不会口嫌体直,一切的口嫌体直的重点,都在体直。鸡娃,与其说是家长由教育资源、社会竞争产生的压力,倒不如说是作为孩子的统治者的危机感,pua孩子的快感。

《陪你一起长大》在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同时也在提醒家长们,这世界确实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人要都去罗马,罗马就不值钱了。怎么在罗马之外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是大的学问,而这门学问,要孩子和家长一起研究,才有成效。

可能看到这里,有一些正在鸡娃的家长会想反驳我。我们也只有一句要问:

若一个孩子同时具备机智、聪颖、健康、大方、得体、高度的自制力、随手拈来的艺术素养、卓越的领导能力等一系列优点,你以为你还能管得了他?高能E蓓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