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你确定他在积极思考的时候,鼓励他在想不清楚的地方提问”。
正如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所说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去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师指出寻找答案的方法,提出一连串问题,而不是回避”。教育是个静待花开的工程,只有充分相信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我们才会等待,而不是着急去告诉他们一个答案。有疑惑才会有问题,如果整个教学内容学生都是一无所知的,或者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就很难提出问题。不清楚的地方一定是在距离学生最近发展区不远处。
“不要迅速回到学生所问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更有广度、更有力度、你要复述这些问题,借助新问题来回答,确保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这个观点和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异曲同工,苏格拉底催产式的教育原则就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进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然的力量。雅思贝尔斯也说“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不断让学生产生新问题那么学习就已经持续发生,教学的目的就实现了。
“教会学生问什么?为什么?怎样?——即观察或讲述的每个事实的本质、原因和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并非高深,而是可以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是哲学的最基本思维方式,课堂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让学生按照这个思维方式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
“详述不应该意味着一个话题的结束,而是让学生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解决问题”。提问不是为问而问,而是要让学生将知识和方法成为能力,去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如此,方是课堂教学的本真所在。( 卫功立)